-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輸血常見四大不良反應及處理
- 輸血常見四大不良反應及處理
-
參與醫生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徐文皓 副主任醫師

國內報道較多或較常見的不良反應,通常是過敏反應和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輸血常見四大不良反應及處理,具體分析如下:1、過敏反應:一般癥狀較輕微,主要表現為蕁麻疹。給予暫停輸血后,只需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果患者的病情好轉,可以不必處理。如果患者的過敏癥狀比較嚴重,可以給予抗組胺藥;2、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即在輸血中或者輸血停止后4小時內,體溫增高1℃以上,可伴有寒戰。這時可以給予暫停輸血,并且要啟動輸血不良反應的調查,發熱需要排除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菌血癥等。如果是明確是發熱性非溶血性輸血反應,體溫低于38℃,一般以觀察為主。如果是體溫超過38.5℃,可以給予解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3、輸血相關循環負荷過重:目前英國以及美國報道,輸血相關循環負荷過重是占輸血不良反應發病率的前三位。主要是老年人或嬰幼兒給予大量的血液,或者心肺功能欠佳導致了左心衰竭,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肺水腫等。處理主要是立即停止輸血,要取坐位,充分給氧、利尿劑,以減少血容量;4、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主要由于輸注了ABO不相合的血液,患者有腰背酸痛、高熱或血壓降低等現象。如果是懷疑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需立即停止輸血,將未完成輸血的成分血送回輸血科,用于檢測分析。同時要保持患者靜脈通暢,輸注生理鹽水,以糾正低血壓、維持腎血流量。另外,要監測生命體征,及時請血液科、腎內科、重癥監護室的醫生共同會診,并進行治療。目前國內經過規范輸血流程,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已經很少見了。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