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溺水后遺癥
-
參與醫生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 姜善紅 副主任醫師

溺水分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一般分這兩種形式。對于淡水淹溺是吸入到呼吸道的水屬于低滲狀態,會迅速通過肺泡壁的毛細血管內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在細胞受到損傷以后,表面活性物質會減少,會引起肺的塌陷,阻止氣體的進一步交換。水進入血液循環,能夠稀釋血液,引起低鈉、低氯、低蛋白血癥等,紅細胞在低滲的血漿中容易被破壞而發生血管內溶解,引起高鉀血癥甚至引起心臟驟停。所以淡水淹溺造成的后遺癥是由于高鉀血癥所致的心搏驟停,而進一步加重機體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全身的重要臟器,比如心、腦、肝、腎等功能衰竭。如果患者呼吸、心跳不停止,很少會留下后遺癥。
海水對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學的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受海水的損傷后,大量蛋白質及水分會向肺泡腔和肺泡間隙滲出,會引起急性肺水腫,也會直接導致嚴重的低氧血癥,甚至還會出現因為鈣鎂離子會引起心臟的驟停。所以對于溺水以后病人是清醒或者是循環呼吸是正常,經過醫院的治療,后遺癥不會太明顯。但是一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而因為嚴重缺氧和低氧血癥,會造成機體重要臟器的一系列的損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