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王海彤 主任醫師

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重要中間產物。正常情況下,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體內能夠被分解代謝,濃度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原發性和繼發性原因,會影響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謝,導致濃度堆積而升高,稱為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簡稱高血同,會大幅度增加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因素。因此,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項重要的人體健康指標。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產生的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可以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造成血管平滑肌的持續性收縮以及缺氧,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
同型半胱氨酸還可以破壞正常凝血機制,增加血栓形成機會,所以指標增高主要見于腦卒中、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影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因素是遺傳和食物營養缺乏,同型半胱氨酸代謝中需要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如果血中維生素B12、B6、葉酸濃度過低,就會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增高。若因為維生素B6、B12、葉酸攝入量不足,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以增加飲食或者增加攝入B族維生素和葉酸,降低血漿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