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休克時血壓下降的主要發病機制
- 休克時血壓下降的主要發病機制
-
參與醫生

休克血壓下降的機制,根據休克的病因不同也略有不同,具體如下:1、過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以及外周血管擴張,從而引起血壓下降;2、心源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臟的泵血功能衰竭,使心輸出量明顯減少,從而引起血壓下降;3、失血性休克或失液性休克:主要是由于液體和血液成分的大量丟失,引起有效循環血容量的不足,從而發生了低血容量,導致血壓下降;4、感染中毒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內毒素導致的血管舒縮功能的障礙,以及內毒素引起心肌損害,引起心臟輸出量下降,從而引起血壓下降。血壓下降是休克的一個典型臨床表現,除了血壓下降外,休克患者還會出現四肢濕冷、意識改變、尿量減少、腎功能損害、心率增快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搶救休克患者首先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積極控制感染,控制出血,治療原發病,脫離過敏因素。其次要給予患者積極的液體復蘇,通過補液維持患者有效的循環血容量,在保證有效循環血容量的基礎上,如患者血壓仍偏低,可以考慮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進行升壓治療,還要注意進行代謝性酸中毒的糾正,這些都是搶救休克患者常用的治療措施。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