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氣虛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王海彤 主任醫師

中醫講氣的概念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具有很強的活力和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是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氣的特點是構成自然界萬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不斷運動,十分活躍,無形可見。氣的生成是稟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氣,再加上后天的水谷之氣,肺吸入的清氣通過肺,脾、胃、腎等臟器的綜合作用而化生。氣的運動形式是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特征,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止息,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所以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皮肉、筋脈、骨、五官九竅無處不是氣運動的場所。
氣虛是指由于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氣包括元氣、宗氣、衛氣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功能減退,從而導致機體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者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現象。氣虛表現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氣虛原因較多,比如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體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后及疲勞過度等。氣虛分類要細分,又有五臟不同的氣虛,比如常見的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