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原因
-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原因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遲騁 副主任醫師

細菌食物中毒常見原因,主要是購買食材不新鮮、烹調或保存不當,或在烹制過程中生熟食未分開以及食用變質、隔夜剩飯、剩菜等所致。細菌在食物中定植并產生毒素,人體攝入食物后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有自身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預后較好: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病率較高,屬于臨床常見食物中毒類型,通常預后較好。經過抗菌、補液等治療,數天可緩解癥狀,較少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2、夏秋季發病:高溫、高濕環境中,細菌容易滋生,因此夏秋季是細菌性食物中毒好發季節;3、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特別是較為明顯的水樣瀉或黏液膿血便,通常提示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體溫升高,甚至出現39℃以上高熱。此外,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見于動物性食品、涼菜或隔夜的剩飯、剩菜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