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抑郁藥種類
-
參與醫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賀飛 副主任藥師

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較常見的治療抑郁癥的處方藥,像三環類抗抑郁藥一樣,抗抑郁效果需要2-3周才能夠顯現出來。常規劑量使用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或者便秘等胃腸道癥狀,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嗜睡、性功能障礙等,大部分癥狀表現的比較輕微而且短暫,代表藥物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以及氟伏沙明,這五類藥也有抗抑郁五朵金花之稱;
2、臨床應用較多的還有度洛西汀、文法拉辛等為代表的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對各種抑郁癥具有較好的療效,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治療起始階段,隨著治療進行,逐漸減輕;
3、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為雙重再攝取抑制劑,適用于各種抑郁癥,代表藥物有米氮平。
從現在的研究結果,單胺類神經遞質理論并不能解釋抑郁癥的發病機制,上述抗抑郁藥物也并不是對所有病人都有效。所以必須承認人體是復雜的,雖然已經破解了一些人類行為和情感的密碼,但實際上人體的生理機能比較復雜。抗抑郁藥物為處方藥,要確診后憑醫生的處方購買使用,用藥前一定要詳細閱讀說明書。抗抑郁藥治療的原則是盡可能單一用藥,不主張聯用兩種或以上,根據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至足量,足療程至少4-6周,劑量逐漸增加,停藥時逐漸減量,不要驟停,避免出現撤藥綜合征。抑郁癥容易受季節影響,季節交替的時候,病情可能加重或減輕,藥物的選擇、劑量加減也應該根據醫生處方,不可以擅自服用,擅自停藥,用藥前應閱讀說明書,明確藥物使用禁忌,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項。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