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膜性痛經如何治療
- 膜性痛經如何治療
-
參與醫(yī)生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李彥茹 主治醫(yī)師

膜性痛經是原發(fā)性痛經的一種,也稱膜樣痛經。正常月經時,子宮內膜先破碎再隨經血排出,而膜性痛經的病人,子宮內膜不是破碎而是整塊脫落。為了排出體積較大的整塊內膜,子宮就要加強收縮,呈現痙攣樣的收縮從而引起劇烈疼痛。內膜排出以后,疼痛即隨之可以緩解或者消失。膜性痛經多見于未婚和未生育的婦女。表現為經期的第2-3天腹痛加劇呈陣發(fā)性、出血量多、經色紫紅伴有大血塊,夾有大片腐肉樣的血塊,血塊排出后疼痛可以減輕,經量能夠減少,同時伴有腰酸、腿軟、胸悶、煩躁或者乳房脹痛等癥狀。西醫(yī)對該疾病的治療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多采用孕激素。因為孕激素能夠促進雌激素的排泄,使體內雌激素水平平衡,補充黃體功能不全,減輕子宮痙攣樣的收縮所造成的疼痛,或者直接給予止痛藥對癥處理減輕疼痛,如布洛芬。從中醫(yī)的角度認為,由于腎虛或者脾虛,子宮內膜的脂膜、瘀血還有濕濁不能運化,以致血氣結聚而成。此外,肝氣瘀滯、血氣不暢亦可以導致脂膜及瘀濁的積聚不下,因此根據膜性痛經的病理機制,可以用虛中夾實予以概括,臨床上分為腎虛、脾虛、肝郁血滯等不同的證型給予辨證治療,一般中醫(yī)治療的效果不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