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藥物性肝損傷是什么
- 藥物性肝損傷是什么
-
參與醫生
無錫市人民醫院 王磊 主任醫師

臨床所稱的藥物性肝損傷指各類非處方或者處方化學藥物,包括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物,甚至保健品、膳食補充的代謝產物及其輔料所誘發的肝損傷,稱之為藥物性肝損。生活當中非常常見,有統計學數據報道,已經占到了黃疸肝功能損害而非病毒性肝炎住院的病人當中的20%-50%左右,非常高的住院比例。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的常見藥物包括傳統中成藥、生物制劑、非甾體類抗炎藥、消炎藥、抗結核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血管用藥以及激素類用藥。一旦臨床出現和這些藥物使用有關系的惡心、發熱、腹痛、小便發黃、無力、胃口差等癥狀時,患者一定要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生診治。藥物性肝損傷輕的一般停藥以后能自行恢復,嚴重時候可能危及到生命,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平時作為患者來講,盡量避免自行濫用藥物,尤其廣告媒體上的保健品、中成藥等;如果是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在使用藥物的時候應該注意藥物減量使用,盡量避免使用有潛在肝損傷的藥物,如果必須要使用一定要權衡利弊,適當和保肝藥同時使用,在用藥期間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定期肝功能檢測,避免和發現藥物性肝損傷的出現。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