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內分泌性高血壓怎樣預防
- 內分泌性高血壓怎樣預防
-
參與醫生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 王菲 副主任醫師

需要跟大家強調,內分泌性高血壓,是一種繼發疾病,最好的預防方式是治療原發病。內分泌性高血壓主要是因為內分泌因素,即一些對血壓有影響的激素代謝的異常,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癥狀的一類疾病。往往是由于內分泌組織增生或腫瘤導致的多種內分泌疾病引起。由于其相應的激素比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兒茶酚胺、皮質醇等激素分泌過度增加,導致了機體血液動力學改變而導致血壓升高,這種由內分泌激素分泌增多而導致的血壓增高,稱為內分泌性高血壓。如能切除腫瘤、去除病因,高血壓可以被治愈或者緩緩解。常見的內分泌性高血壓有以下幾種:
1、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簡稱原醛癥,由于腎上腺皮質自主分泌過多醛固酮,這種激素有保鈉排鉀的作用,從而導致水鈉潴留、高血壓伴或不伴低血鉀、血漿腎素活性受抑制臨床綜合征。這種疾病導致的內分泌性高血壓,高血壓不易控制是臨床顯著的表現,其中有一部分人群可伴有低血鉀。典型的生化學表現為腎素活性受到抑制;
2、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嗜鉻細胞過度分泌兒茶酚胺,引起持續性或陣發性高血壓,及多器官功能及代謝紊亂腫瘤。因嗜鉻細胞瘤間斷或持續釋放兒茶酚胺激素,作用于腎上腺素能受體后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這種疾病導致的內分泌性高血壓,會伴有典型的嗜鉻細胞瘤三聯征,即血壓升高時會有陣發性頭痛、多汗、心悸癥狀,臨床癥狀比較典型;
3、庫欣綜合征:典型表現是糖皮質激素增多,這種激素也是一種造成水鈉潴留的激素。過量以后會造成大量水鈉滯留在體內,使血容量增加,血容量增加以后血壓自然就升高。這種疾病導致的內分泌性高血壓有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查體會發現患者滿月臉、水牛背、面部痤瘡,及鎖骨上方的脂肪墊增多、腹部紫紋等。
以上內分泌疾病都會造成血壓升高的癥狀,即為內分泌性高血壓。所以原發病才是根源,高血壓只是其外在表現,治好原發病是最好的預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