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臨床常見的室間隔缺損類型
- 臨床常見的室間隔缺損類型
-
參與醫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孫琦 主任醫師

臨床常見的室間隔缺損類型,是按照室間隔缺損在整個室間隔分布位置而定的。有非常多的分類方式,在心臟中心常見的臨床分型主要是以下幾類:
1、發病率占到室缺的50%以上,這類稱為膜周型室缺,這類室缺是位于主動脈瓣下,也靠近三尖瓣的瓣下;
2、大動脈下方的室缺,最常見為肺動脈瓣下室缺。部分醫院超聲當中,可能會描述為嵴上型室缺,所以家長看到報告的時候,也要了解嵴上型室缺實際上跟肺動脈瓣下室缺是相同位置的;
3、肌部室缺,位于室間隔肌部;
4、因為大動脈和心室旋轉對位不良,發生的室缺,叫對位不良型室缺。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