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后出血的原因
-
參與醫生
三亞市婦幼保健院 焦波 主任醫師

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產婦的出血量>500ml,稱之為產后出血。80%的產后出血發生于產后2小時內,晚期產后出血指分娩24小時后的出血。于產褥期內發生的子宮大量出血,多見于產后1-2周。產后出血為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為導致孕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國產后出血近年來一直為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產后出血的原因如下:
1、宮縮乏力:為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占70%。胎兒娩出后,如果出現宮縮乏力,就會導致產后出血,出血如果未及時控制,就可能引起產后大出血;
2、胎盤因素:約占產后出血原因的20%,根據胎盤剝離的情況,胎盤滯留、胎盤粘連、部分胎盤或胎膜殘留、胎盤植入均可影響宮縮,造成產后出血;
3、軟產道裂傷:包括會陰、陰道,以及宮頸與子宮下段裂傷,出現縫合遺漏時,可導致止血不徹底;
4、凝血功能障礙: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死胎,以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均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少數原發性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白血病、再障和重癥肝炎亦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為因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