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鍛煉的注意事項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鍛煉的注意事項
-
參與醫生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郭永成 主任醫師

對于髖關節脫位,鍛煉和治療是緊密相關。比如新生兒期,鍛煉是在戴支具的情況下,進行功能的活動,它不能算是鍛煉的,只能說是維持髖關節的功能活動,在一個特定的屈曲狀態下進行活動,但是這個屈曲狀態一定要保持,這是年齡段治療。再一個半歲以內,如果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要有佩戴支具的情況下,但是支具也是保證髖關節屈曲狀態下,它的內收外展功能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進行功能的訓練。對于大年齡孩子開始站立行走了,在這個時間,我們說他必須得佩戴支具之后,進行功能訓練。比如戴外展支具,進行髖關節的外展內收這樣的活動,而不是讓他伸直伸展的活動。到了一定的時期,比如第一期治療已經達到目的了。需要放開它做一個背式支具,讓他的髖關節逐漸在外展的情況下,活動身軀。對于手術以后的患者,一定要首先保證手術的穩定,手術的效果。手術后固定時間內,可以不進行功能鍛煉。在去掉固定支具之后,進行手術后的功能訓練。他的訓練也是髖關節的功能訓練,比如外展、內收、屈曲、伸展這些。但是這些都是適當的、適度的,而不是暴力的。對于完全康復之后也要盡量避免過度內收,維持一定的時期,大概超過1年以上,基本上就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可以進行任何活動。假如是髖關節脫位根據我的經驗,我的要求是患者必須復診5年。復診5年之后,才能放心地讓患者進行自我恢復。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