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胃炎怎么辦
-
參與醫生

胃腸炎,最常見的是急性胃腸炎。急性胃腸炎的發生,常常是由于進食了不干凈的東西,比如沒有清洗干凈的食物或者隔夜的剩飯等,容易發生在夏季或者是秋季。
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是進食以后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甚至重的病人可以伴有發燒。
很重的病人由于出現大量嘔吐和水瀉,病人可出現脫水,在脫水后會影響人體循環狀態,病情可能會更重,會出現電解質紊亂,包括低鉀、低鈉,且部分人的癥狀可能會非常重。
所以發生腸胃炎,如果癥狀不是特別重,可以通過胃腸休息,即所謂的休息療法,通過暫時饑餓,即一頓或兩頓不吃也沒關系,胃腸道休息以后,很多病人的癥狀可緩解,就不會再拉了。
當然,也不能長期不吃,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即喝粥或者吃饅頭、面包,短期內吃一些咸菜,清水煮的菜等,不要吃炒菜、油膩的東西,尤其不要吃煎雞蛋、喝牛奶。
如果有嚴重的病人,比如出現了脫水、口渴等癥狀,一定要到醫院就診,檢查大便性質,是否為急性胃腸炎,還是急性發作的其它腸道感染性疾病。
根據診斷結果,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補液,但以上措施都應該在醫院進行。一發現肚子疼、腹瀉,就說自己得了急性胃腸炎,馬上吃消炎藥解決的患者,切記消炎藥一定不要亂用。
腸道比較弱,甚至是有糖尿病或者老年病人,如果經常吃抗生素,會導致腸道正常菌群的紊亂,不僅不能治療便秘,反而會加重病情。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