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心肺復蘇適應證及心跳呼吸驟停臨床表現
- 心肺復蘇適應證及心跳呼吸驟停臨床表現
-
參與醫生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李藝 主治醫師

心肺復蘇適應證主要為呼吸心跳驟停,而判斷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方式主要為,如果發現患者在馬路邊或者非醫療場所倒地時,男性患者可以使用兩指放置喉結兩側兩橫指外位置,正常情況可以觸摸到頸動脈搏動。如果觸摸患者頸動脈搏動消失,可以將耳朵貼于患者鼻腔周圍感受是否存在氣息,通過耳朵較敏感位置,同時使用眼睛余光可以觀察到患者胸廓是否存在起伏。如果通過上述判斷,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并且大聲呼喊患者并無任何響應,此時需要立即開始進行心肺復蘇。心肺復蘇胸前按壓比例和呼吸比例為30:2,即每按壓30下則需要與患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需要注意捏住鼻部,避免漏氣,此時按壓頻率保持在100-120次/分。男性患者按壓部位可以選擇兩乳頭連線和胸骨交點,女性可以按壓于胸骨下1/3位置,按壓深度需要保持在4-5cm,才能保證胸外按壓能夠對心臟存在持續泵血作用。呼吸心跳驟停患者臨床表現為阿-斯綜合征發作,即患者出現雙眼向上翻且渾身肌肉抽搐,嚴重者可以出現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等癥狀,此為臨床常見危重癥,也屬于戶外或者其他情況患者猝死常見表現。如果一旦識別患者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癥狀時,需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同時也需要向身邊人呼救,緊急尋找120找專業醫護人員協助救治。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