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感染性休克
- 什么是感染性休克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感染性休克也稱為膿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產物所引起的膿毒癥綜合征伴有休克。感染灶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產物等侵入血液循環,激活了宿主的各種細胞和體液免疫系統,產生細胞因子和內源性的介質,作用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影響了其灌注,導致組織細胞的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功能障礙,甚至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的常見致病菌具體如下:1、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克雷伯菌、腸桿菌、假單胞菌屬、腦膜炎球菌等;2、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等。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的病程中也容易發生休克。本病較多見于醫院內的感染患者,老年人、嬰幼兒、分娩的婦女、大手術后體力恢復較差者尤易發生,患者神志清楚,但煩躁、焦慮、神情緊張,面色和皮膚蒼白,口唇和甲床輕度發紺、肢端濕冷。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尿量減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壓正常或偏低、脈壓小等癥狀。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包括早期的液體復蘇、病原學診斷和抗感染藥物治療、手術處理原發灶和對循環、呼吸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支持措施,針對炎癥介質的抑制或調理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