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合的度,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子爸的案例:
強子是小區里公認的“孩子王”,膽子大得出奇,每次打了小朋友或闖下大大小小的禍,當街坊鄰居找上門時,強子爸都會嚴厲地當面批評他說:下次再犯,我就怎么怎么樣。強子爸想,總不能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吧,那會傷他自尊。可每到強子再度闖禍,卻總不見爸爸的懲罰兌現。通常的情況是,強子在爸爸和鄰居面前低眉順眼答應不再犯,等到大人們走遠了,他又笑嘻嘻的叉著腰說:“哼,我才不怕爸爸的懲罰,他都是嚇唬嚇唬我的,你們就是再告狀也沒有用!”小朋友們一看連強子爸都拿他沒轍,更不敢反抗了,這樣更加助長了強子的氣焰。
強子爸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卻沒使他認錯改正,對內沒樹立起家長的威信,對外沒樹立起大人的公信,懲罰當然是無效的。事實上,強子爸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誤以為只有當面打罵才是懲罰,二是缺乏監督檢查的善后方式。懲罰時,家長對場合不但要有所顧及,還要善于利用。
★ 觀點——建立在“愛”之上的懲罰
我們談論懲罰的藝術,不是要教家長如何“罰孩子”,恰恰相反,是希望家長們不要輕易、沖動地懲罰孩子。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在探索的路上不免犯錯、闖禍,家長應理解和原諒。所謂成長,不正是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嗎?但孩子犯錯背后往往牽引著麻煩的產生、秩序的破壞、家長的怒氣和痛心……使懲罰失當或無效之余,還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管教包含兩個方面,管是規范,教是引導,懲罰不能只取其“管”的力度,而摒棄了“教”的深度。如何科學管教,適度懲罰?其關鍵就在于“愛”的貫穿和把握。
“愛”是家教的唯一線索,合理的懲罰要從愛出發,以愛結束,以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事為基準,以養成孩子良好習慣為目標。盡管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皆不相同,孩子的每次犯錯都有其特殊性,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方法,但只要家長能在實施懲罰前,平緩情緒、冷靜分析、對癥下藥,就能夠避免相當一部分的傷害。懲罰只是手段,改錯才是目的,請家長們在動怒前先思考3秒:這樣真的有助于孩子知錯改錯嗎?一切手段都必須立足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上,要有效但不能過激,掌握好懲罰的藝術,掌握好教育的藝術,那才是愛的正確方式。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