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王振濤
教科書上規定:竇性P波有規律地發生,P波的頻率在60-100次/分鐘之間,P波和P波之間的間距之差 < 0.12秒,PR間期>012秒為“正常的”竇性心律。超出此范圍,稱為“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P波和竇性P波之間的間距 > 012秒,稱為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律不齊和早搏都是最常見的心電圖表現之一。按照以上規定,把竇性心律不齊劃入劃入“心律失常”范圍,是不明智的,因為,如果醫生不加以耐心的解釋,診斷中“心律失常”這幾個字,往往使就診者于心不安。
其實,正常人的心臟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精細調節。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跳加速、均齊,以適應人體活動或環境變化的需要;迷走神經興奮,心跳減慢、易出現竇性心律不齊,使機體養精蓄銳。在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精細調節下,呼吸、體位的變化,有時候就會出現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不齊可分為: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竇房結內游走性節律、和心房內游走節律。其中,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占大多數,多見于正常青少年,與迷走神經的興奮性有關,多見于心動過緩時,屏住呼吸則竇性心律不齊消失;竇房結內游走性節律,亦多見于正常健康人,為正常的生理反應或正常的心律變異,不能和心律失常或心臟病劃等號。
以上情況,占竇性心律不齊的大多數,少數就診者可有心悸表現,需耐心正確解釋。
少數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可見于正常老年人、冠心病、顱內壓增高、洋地黃、嗎啡等的作用,或結構性心臟病等。病理條件下的竇性心律不齊,不齊程度一般較重。對這些類患者,原發病的診斷一般比較明確,嚴重竇性心律不齊也只不過是疾病的外在表現之一,治療也只且只能是針對原發病,而不是針對竇性心律不齊本身。
用以下兩個事實說明:缺乏心律變異的、嚴格均齊的竇性心律整齊,并非正常,反證大部分心臟結構正常的竇性心律不齊不就是壞事:
1. 甲狀腺功能亢進:心率快,心律變異極小,心跳非常均勻,節律非常整齊,――我想,醫生和讀者朋友也不會認為這種“竇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吧?
2. 急性心肌梗死后:應激狀態,全是神經-內分泌水平亢進,心跳快,無心律變異,節律非常整齊,無竇性心律不齊!但在次基礎上,突然出現的室速、心室顫動,要命。
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不齊,該怎么辦?
――每年隨訪一次超聲心動圖。
對中青年朋友,超聲心動圖結果未提示心臟結構存在明顯異常的、單純的竇性心律不齊的,不能和心臟病劃等號,不要介意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律失常”這個診斷:該怎么生活就該怎么過――別花錢買長期的過度檢查、過度解釋和過度治療,使自己長期帶上“心律失常”和“心臟病”的帽子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工作。
對超聲心動圖或其它檢查提示心臟有明顯結構異常的竇性心律不齊者,看心臟專科,解決結構性心臟病問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