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可按發生原理、起源部位、心率的快慢、引起循環障礙的嚴重程度和預后進行分類。
(一)根據發生原理對心律失常進行的分類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陳清啟
1.折返機制引起的心律失常 包括房室結內折返性心動過速、徑旁道折返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持續性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等。
2.異常自律性引起的心律失常 包括多源性房性和室性心動過速等。
3.觸發活動引的心律失常 它括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加速性和心室自主節律以及某些類型的室速。
有些類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有多種機制參與發病,如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病機制包括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動及觸發活動,慢性心房顫動亦是多種機制參與發病。
4.傳導異常引起的心律失常:
(1)傳導阻滯:包括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房內或室內傳導阻滯等。其中竇房和房室傳導阻滯又可分為Ⅰ°、Ⅱ°、Ⅲ°;束支傳導阻滯可分為左、右束支傳導阻滯,根據其QRS波寬度,又可進一步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
(2)旁路傳導:如W-P-W綜合征、L-G-L綜合征等。
(3)竇室傳導:常見于高鉀血癥,此時P波消失,竇性激動直接傳入房室結后再傳入心室,引起QRS波群。
(二)根據起源部位對心律失常進行的分類
1.竇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動過速;(2)竇性心動過緩;(3)竇性心律不齊;(4)竇房傳導阻滯;(5)竇性停搏;(6)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2.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2)房性心動過速;(3)心房撲動;(4)心房纖顫;(5)房內傳導阻滯;(6)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結性心律失常 (1) 結性早搏;(2) 結性(房室交界性)心動過速(包括陣發性和非陣發性);(3) 結性逸搏和逸搏心律;(4)房室傳導阻滯。
4.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2)室性心動過速(包括陣發性和非陣發性);(3)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4)室內傳導阻滯(包括希氏束、左右束支和左前后分束支);(5)心室撲動;(6)心室顫動;(7)心臟電靜止。
5.其它:(1)干擾及房室分離;(2)預激綜合征。
(三)根據引起循環障礙的嚴重程度和預后對心律失常進行的進行分類
1.良性心律失常 主要指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速(室速持續時間<30秒)。
2.有預后意義的心律失常 主要指已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3.惡性心律失常 有明確心臟病基礎(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的病人,發生有嚴重血流動力學后果的持續性室速或心室顫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