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指龜頭黏膜的炎癥。因常與包皮炎同時存在,故統稱龜頭包皮炎。
【病因及發病機理】
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局部的各種物理因素刺激(創傷、磨擦、避孕用具、清潔劑等)、包皮過長、包皮垢刺激、各種感染(細菌、真菌、阿米巴原蟲、滴蟲等)以及藥物過敏等。陽泉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王寶崇
【臨床表現】
1.急性淺表性龜頭炎 表現為水腫性紅斑、糜爛、滲液和出血,感染后可有膿性分泌物或淺潰瘍。
2.環狀潰爛性龜頭炎 可能為Rieter病的黏膜癥狀,表現為紅斑,呈環狀或多環狀,以后可形成淺潰瘍。
3.念珠菌性龜頭炎 由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表現為紅斑,表面光滑,周邊有少許脫屑,周圍散在小丘皰疹或小膿皰,急性期可糜爛、滲液。
4.漿細胞性龜頭炎 為單個或多個經久不退的斑塊,一般不形成潰瘍,有時與龜頭部增殖性紅斑相似。病理改變以大量漿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
5.阿米巴性龜頭炎 由阿米巴原蟲引起,臨床上浸潤、糜爛、潰瘍和壞死較明顯。
6.云母狀和角化性假上皮瘤性龜頭炎 皮疹浸潤肥厚,局部角化過度有云母狀痂皮,呈銀白色。
7.滴蟲性龜頭炎 為滴蟲感染后引起的輕度暫時性糜爛性龜頭炎癥。
【診斷及鑒別診斷】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結合病理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如念珠菌感染引起者,病變部位取材直接鏡檢和培養可找到念珠菌;阿米巴原蟲引進者,取分泌物作涂片檢查,可找到阿米巴原蟲;漿細胞性龜頭炎病理改變具有診斷價值。本病應與藥物引起的固定性藥疹鑒別。
【治療】
1.尋找病因,對癥處理。保持局部的清潔,避免各種刺激,包皮過長者應作環切術。
2.局部治療 糜爛滲出者或有膿性分泌物者選用0.1%雷夫奴爾溶液或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干燥而有脫屑者外涂糖皮質激素軟膏。
3.病因治療 病因明確者應予特效藥物治療。如念珠菌龜頭炎可使用每克含5~10萬IU的制霉素菌霜、1%克霉唑霜或每毫升含 0.5~1.0mg的克念菌素溶液局部外用。滴蟲性龜頭炎應用甲硝唑。阿米巴性龜頭炎過去多用依米丁(Emetin),每次60mg或1mg/kg,深部肌肉注射,1次/d,連用9d,由于毒性較大,現在少用。目前使用甲硝唑。
如配偶同時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者,必須同時治療。感染發熱或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者,全身應用抗生素。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