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貧血原因是什么?這是值得大家關注和注意的,造成而抵抗力弱,本身就是被保護的對象,一旦貧血危害更大,為了徹底擺脫疾病導致的危害發生,大家需正確把握早產兒貧血原因,因為疾病對因治療才能夠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早產兒貧血原因是什么呢?
早產兒貧血原因:
1. 生理因素:
(1)新生兒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血氧飽和度(sao2)迅速提高達95%,血紅蛋白(hb)的氧釋放量大大超過了組織對氧的需要量,因而骨髓造紅細胞功能暫時受抑,這樣4-8周即出現早期貧血,亦稱“生理性貧血”。早產兒“生理性貧血”是常見的現象,所有的早產兒在生后短期內血紅蛋白迅速下降,在生后4-8周達最低值。部分早產兒貧血臨床上常有組織缺氧的表現,表現為淡漠、進食困難、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因此,有學者對早產兒“生理性貧血”的說法提出了異議。
(2)早產兒紅細胞壽命較足月兒短,為60-80天(足月兒80-100天),這可能是由于其紅細胞胞體相對較大,胞膜較僵硬,能過微血管的順應性較差,還與其所含hbf的半衰期比hba短有關。
(3)生長發育速度快。生后頭幾周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生長速度更快,血容量亦隨體重增加而同時迅速增加,而此時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對不足。
(4)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活性低,骨髓缺乏紅細胞生成素刺激,故紅細胞分化成熟功能降低。早產兒貧血期間,血中epo濃度增加明顯低于承認或兒童同等程度貧血者水平,而且胎齡越小,epo濃度越低。早產兒血中epo上升與hb下降之間相關性很差,epo對組織缺氧反應明顯低于成人。
2.胎齡和體重對早產兒貧血的影響
胎齡越小,貧血出現時間越早,程度越嚴重。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早產兒體重增加快,血容量亦隨體重增加而迅速增加,而此時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對不足,導致血液稀釋;早產兒儲鐵量比足月兒少,且體重越低,儲鐵量也越少;早產兒自生后6周起,紅細胞生成素增加或在促紅素治療期間,紅細胞生成加快,耗鐵量增加。
3.營養因素
普遍認為在早產兒晚期發生的貧血中營養因素起重要作用。其中主要是鐵、維生素e和葉酸,尤以前二者更為重要。
(1)鐵:鐵在早產兒貧血中具有重要作用。整個妊娠期胎兒維持恒定的鐵含量。體內鐵以三種形式存在,即血紅蛋白鐵、組織鐵和貯存鐵,其中75%貯存在hb中。早產兒貯鐵少,出現缺鐵的時間早于足月兒。早產兒出生時hb水平雖然正常,如生后2個月不補充鐵,貯存鐵將在體重倍增時用盡。所以最好在生后2個月以內補鐵,以免發生晚期貧血。
(2)維生素e:它是保持紅細胞完整所必需的抗氧化劑。嬰兒出生時維生素e值為7.2-16.8uml/l,是母血的1/3-1/2。嬰兒出生體重越小,則缺乏程度越重。
(3)葉酸:葉酸的活性型(四氫葉酸)參與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葉酸缺乏時可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生后嬰兒血清血清和紅細胞中葉酸含量雖高,但在2-3周內急劇下降,低體重兒下降幅度更大,生后1-3個月處于最低水平。
4.失血:胎兒-胎盤輸血,醫源性失血。
對早產兒貧血原因,大家一定要準確的了解和把握,這是幫助大家準確認識疾病,并且幫助大家積極開展針對性治療的保障,當然早產兒貧血原因很復雜,想要徹底降低疾病危害的發生,大家在把握了早產兒貧血原因之后,還應該積極咨詢相關專家的建議。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