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把子宮內膜異位癥定義為:具有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腔內表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發育,并引起一系列病癥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在子宮腔內表面,在某種因素或條件下,原本生長在子宮腔內表面的子宮內膜組織“跑到”或“出現”在子宮肌層或身體的其他部位,這種子宮內膜我們稱之為異位內膜;異位內膜在結構和功能上與正常子宮內膜基本相似,同樣能夠隨著女性的性激素周期,即月經周期而變化,產生類似“月經”樣的變化,即周期性剝脫與出血,但無法流出,日積月累就形成病變,即子宮內膜異位癥。觀察發現,子宮內膜可以“跑到”人體的任何組織和器官,包括肺部、大腦、鼻腔、眼結膜等,但是最多見的是子宮肌層、卵巢、盆腔腹膜、骶韌帶、直腸、膀胱和輸尿管等部 位,出現相應的癥狀與體征,使其具有多樣性和難以鑒別。
子宮內膜異位癥從組織結構上來看,與正常子宮內膜相似,具有內膜腺體與間質,可見到特征性的陳舊性出血與含有含鐵血紅素的巨噬細胞,屬良性病變,但臨床上可發生于全身各處,且反復發作,具有惡性腫瘤的臨床特征。病理良性,臨床惡性,因此我們又戲稱為婦科良性"癌"。
本文系蔣國慶醫生授權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