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創傷,在全身各部位損傷中,其發生率僅次于四肢損傷。傷情復雜嚴重,死亡率高。經搶救治療,大部分患者雖然幸存下來,但常遺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諸如意識、運動、感覺、言語、認知功能、排便排尿等方面的障礙。
腦外傷的早期救治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腦癱外科程廣
腦外傷病人要現場緊急治療,送醫院前讓病人平臥,頭轉向一側,防止嘔吐時食物吸入氣管而致窒息。須及時清除病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以保證其呼吸道通暢,這是治療顱腦損傷的首要前提。不要捏人中或搖動頭部以求弄醒病人,這樣反會加重腦損傷和出血的程度。頭皮出血用紗布壓住即可。腦外傷有時伴有其他部位的外傷,如骨折、肝脾破裂等內臟損傷,所以處理顱腦外傷時應該格外注意。輕度腦外傷者要絕對臥床,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因腦水腫而有頭痛癥狀的可給脫水劑治療。中重度或特重型損傷,需要馬上就近將其送到有條件的醫院。對于顱腦損傷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注意檢查病人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也受到損傷,如有其他損傷,也要妥善處理。
腦外傷急救,及時和妥當才能取得機會
腦外傷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原發性顱腦損傷。因為事故,一剎那造成腦部挫裂、出血、骨折、腦干損傷,一下子傷及腦部。這種損傷,就目前醫療水平是沒辦法扭轉的,需要做的是維持病人基本生命體征,讓其保持平穩,慢慢康復。第二種情況是繼發性顱腦損傷,對此就要求及時和妥當地搶救。這是因為意外發生后,傷者因為原發性顱腦損傷,腦子出血、腦膜出血、顱骨出血,出一點兒不要緊,出多了形成血腫壓迫腦子,形成腦疝,危及生命。或者因為原發性顱腦損傷造成顱壓升高、肺炎、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這些繼發性顱腦損傷必須通過及時妥當地手術、抗感染、減顱壓等處理。繼發性顱腦損傷如果搶救不及時,不得當,也會失去機會。
現場急救傷者不懂知識,只會加重病情
在實施救助時最重要的,首先后是對傷者的全身有個判斷。查看傷者意識清楚不清楚,會不會說話,然后是檢查胳膊、腿、胸、腹部等,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干脆不要搬動病人,等待專業急救人員到來。如果現場危險,需要搬離,要盡量平移病人,切忌一人拽住兩只胳膊、一人拽住兩條腿搬動,如果有脊柱骨折,這樣會造成脊髓損傷,使傷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正確的方法是三個人一起幫助病人平移,要有一個人扶頭、一個人托住臀部。第三,要保證傷者的呼吸道通暢。病人昏迷后,痰和嘴里的東西會阻塞呼吸道,就會出現打呼嚕的聲音,呼吸道阻塞會引起窒息死亡,所以要避免打呼嚕,保證呼吸道通暢。尤其要注意的是病人的舌頭,會出現后墜而堵塞氣管,所以這時一定要有人把病人的下巴托起來,不讓舌頭下墜。
舍近求遠迷信市級大醫院,會耽誤救命時機
轉運醫院要掌握兩個原則:第一,就近,抓緊時間,搶救腦外傷,時間就是生命;第二,有條件的醫院,就是有急診CT和神經外科的醫院。如果是舍近求遠,往往會把病人給耽誤掉。
顱腦損傷的診斷
根據創傷病史和體格檢查,以及現在應用已極為普遍的CT或MRI,診斷一般不會有困難,但需注意的是,有時早期影像學檢查不一定有很明確的病灶,臨床醫生一定要根據臨床表現及客觀體格檢查結果來判斷病情并做出診斷。
腦外傷的早期康復和護理
腦外傷的康復要貫徹始終,從受傷急性期到恢復期,甚至是終身康復。越早進行康復,將來的預后越好。腦外傷的康復包括臥床期的良肢位擺放、關節活動度訓練、翻身、起坐、平衡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等,還包括患者語言訓練、認知訓練、心理輔導等,還包括進食、穿衣、大小便護理、呼吸和皮膚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腦外傷的日常生活護理
1.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2.對有精神癥狀的病人應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癥狀的各種因素。
3.按病情需要給予充足營養和水份,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高營養。
4.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病人的一切干擾。
5.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癥狀困難,因此癥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6.對慢性期病人不要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例如早起、洗漱、進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順其自然。盡量鼓勵個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增強病人的責任心,如負責自己居室的門窗開關、清潔床頭桌、掃地等,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康復護理
顱腦損傷的康復往往是長期的。因此,在有短期計劃的同時要有長期計劃。前者在于挽救生命,穩定病情。后者在于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有計劃地進行康復,使之能生活獨立,重返家庭和社會。損傷后軀體方面的障礙,1年內大多已穩定,但認知、行為和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持續很長。因此,在急性期過后、病情穩定時,宜作全面的神經心理學檢查,以制定長期康復的目標。如同時有行為、情緒、認知方面的障礙,必須首先予以處理,否則患者可能抗拒、抵制、消極對待康復治療,或因注意力、記憶力差而使許多再訓練的方法不能生效。認知的康復常是長期的,因此必須教給患者家屬一些能長期在家進行訓練的實用方法。
(一)早期的康復治療:穩定病情,提高覺醒能力,促進健忘癥恢復,預防并發癥,促進功能恢復。
1、預防壓瘡,預防關節攣縮,預防感染,合理體位,
2、維持營養、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3、催醒治療,
4、膀胱的管理,
5、合并癥的治療。
6、病情允許,可以早期開始高壓氧治療。
(二)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強調綜合全面,顱腦損傷患者障礙的特點是:
1、腦外傷病人較易發生智能障礙后遺癥。應注意盡早開始各種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護理。要加強日常生活,個人衛生,飲食,睡眠等基礎護理和培訓。尤其對生活不能自理者,要進行生活習慣訓練,防止精神狀態繼續衰退。病人只要不是嚴重癡呆應定時引導排便,養成規律解便的習慣。
2、對失語病人,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反復練習,持之以恒的原則。先從病人受損最輕的言語功能著手,如運用姿勢性言語,眼神,手勢等進行交流。然后再用具體物品,單字,單詞,短句進行訓練。言語訓練時,發音練習要盡早開始。智能訓練過程,作業訓練應盡早進行。音樂刺激―選擇病人比較熟悉、喜愛的音樂,調節適當的音量,讓病人聽音樂并通過病人的面部表情或者脈搏、呼吸、睜眼等變化觀察病人對音樂的反應。語言刺激―患者親近的人通過呼喚、講話及護理同時配合語言命令。
3、一旦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醒,應盡早幫助患者進行深呼吸、肢體主動運動、床上活動和坐位、站位練習,循序漸漸。肢體按摩應從遠端關節開始,應按肢體正常功能方向開始,先行被動運動。一開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動,此時應安慰鼓勵并稍加強制。活動從短時間小運動開始,逐步增量。應鼓勵盡早恢復自主活動。
4、氣管套管的拔除:逐漸堵管,檢測血氧含量,直至連續堵管48小時而血氧含量仍在正常范圍內時則可考慮拔除套管。
5、胃管的問題:在吞咽功能有改善的情況下,應積極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及早拔除胃管;在短時間內無拔除胃管的情況下,應盡早做胃造瘺。
6、尿管的問題:應做好膀胱的管理,一定要定時定量進水,夾閉尿管定時開放,保持膀胱功能。
7、外傷后癲癇的處理:不主張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對于確診的外傷后癲癇患者,可根據發作類型合理使用抗癲癇藥物。
8、腦積水的處理:對于腦積水的高危病人,應定期監測CT或MRI以及臨床癥狀變化,適時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
9、顱骨修補問題:對于外傷或手術造成的顱骨缺損,應視病人一般情況以及缺損部位、大小、顱內壓、感染等情況,并結合病程時間,考慮是否行修補手術。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修補顱骨缺損。
10、高壓氧治療對改善腦外傷患者的預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腦外傷肢體偏癱后1-3個月是功能恢復最快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作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腦外傷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壓,加強血氧彌散作用,糾正腦缺氧狀態,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腦細胞代謝,促進受損腦細胞的恢復。高壓氧可以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可以促進腦外傷后偏癱、失語、記憶理解等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后遺癥的的發生。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