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該學科是一門全新跨專業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康復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骨科康復,特別是以慢性下腰痛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手術治療、術后康復和步態分析為重點,以TEAMWORK的形式,開展全面康復治療工作。現任主任白躍宏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頸肩腰腿痛,特別是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手術治療、術后康復和預后的研究工作。該疾...
展開>>
介紹:
該學科是一門全新跨專業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康復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骨科康復,特別是以慢性下腰痛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手術治療、術后康復和步態分析為重點,以TEAMWORK的形式,開展全面康復治療工作。現任主任白躍宏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頸肩腰腿痛,特別是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手術治療、術后康復和預后的研究工作。該疾病的臨床診斷、手術治療為國內首創,現已手術治療700余例,臨床效果佳。該科設有骨科康復研究室、康復醫學教研室,擁有三維步態分析儀、肌電圖、背伸肌肌力測試、骨折愈合儀、微波、CO2激光等先進設備。該科曾參與世界醫學史上第一例斷手再植的康復。對外開放病床數4張。該科運用手術、體療、理療、傳統醫學等項康復技術對慢性下腰痛、頸肩腰腿痛、手外傷、骨關節炎、神經系統疾患、腦卒中等進行系列的康復治療,取得明顯的療效。該科曾獲得多項科研成果獎。現設有慢性下腰痛、頸肩腰腿痛、手外傷、骨關節術后、腦卒中康復等專家、專題門診,并依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及需要為脊柱及四肢關節疾病患者配制各種矯形器。診療特色下腰痛診治下腰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原因大多是由于不良姿勢,脊柱的勞損和退變、外傷、風寒或其他原因導致脊椎骨和軟組織勞損。多見于駕駛員、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或者固定姿勢者。該科積極開展以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所致慢性下腰痛為主的相關臨床診斷、治療與術后早期康復工作。三維步態分析的臨床應用三維步態分析在國際上頗為流行,國內相關研究較少,該科在國內率先引進英國VICON公司的步態分析系統,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及實驗分析,可對各種步行周期及骨科、神經內、外科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提供客觀的診斷依據,同時可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手術后效果的評價及佩戴義肢后等康復評價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該科與英國國立索爾福德大學生命健康學院合作建立“慢性腰痛和步態分析的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斷、治療”的研究工作。頸肩腰腿痛康復治療通過牽引、運動療法、物理療法、推拿、背伸肌肌力測試檢測系統檢測和訓練等綜合措施治療頸肩腰腿痛,該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肌電圖(EMG)是一種診斷肌肉疾病的電生理方法,可廣泛用于神經源和肌源性疾病的鑒別及診斷,了解神經損傷的部位、程度及神經和再生恢復情況,便于臨床的療效觀察。手外傷康復治療早期及時有效地開展外傷后功能康復治療和評定,為患者功能的康復創造必要的條件。如肌腱損傷修復后功能康復及評定、指骨骨折后的佩戴矯形器,周圍神經損傷后的康復及評定,斷手、斷指再植康復及評定等。四肢關節康復治療在四肢關節術后及骨折后的不同時期,積極主動地運用物理(電光、聲、磁、熱等)、運動(主動、被動)和作業治療,有重點地進行縱橫性的康復治療,在骨關節康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物理康復治療通過電、光、聲、磁、熱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體,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生長、促進骨折愈合、調節植物神經功能、軟化瘢痕、松解粘連的作用。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紫外線、等幅中頻等物理手段治療創面,達到了特效;運用超短波、微波和等幅中頻治療周圍性面癱,得到了較好的效果;運用牽引、高頻、低頻綜合治療頸肩腰退痛,有效率達88.3%。針對手功能外傷的患者,早期及時有效的采用高頻、低頻的治療手段,為患者早期的消炎、消腫,促使創面愈合,及早進行功能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周圍神經損傷的患者采用干擾電、刺激神經和肌肉的方法,探索周圍神經損傷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必要條件。矯形器康復治療矯形器是該科率先在國內引進的治療方法,采用美國提供的先進的熱塑材料,對部分因外傷、整形術后、四肢周圍神經損傷、偏癱等引起的肢體攣縮及關節功能畸形的缺陷進行有效的矯治,對促進功能恢復、防止關節攣縮起到良好的作用。脊髓損傷后的康復治療針對脊髓損傷的不同平面以及不同時期,根據客觀的評定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如四肢關節主被動活動,神經電刺激的應用,預防骨骼肌肉廢用性萎縮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主動的康復訓練等),為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最大化的恢復創造必要條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