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臨沂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正式成立于1980年,成立之初有專業麻醉人員4人,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麻醉科專業技術人員已達38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23名,麻醉科護士6人。目前擁有高級職稱人員7人,中級職稱人員23人,初級職稱8人。麻醉科目前擁有國內先進的Drager、dex-omida、邁瑞等多種型號麻醉機,eZono多功能超...
展開>>
介紹:
臨沂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正式成立于1980年,成立之初有專業麻醉人員4人,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麻醉科專業技術人員已達38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23名,麻醉科護士6人。目前擁有高級職稱人員7人,中級職稱人員23人,初級職稱8人。麻醉科目前擁有國內先進的Drager、dex-omida、邁瑞等多種型號麻醉機,eZono多功能超聲兩臺多功能監護儀,STOCKERTSш人工心肺機,PHILIPS心臟除顫器,OLYMPUS支氣管鏡、以及自體血液回收機、Shucman-pro喉鏡、視可尼喉鏡、可視喉鏡、神經刺激器、血氣分析儀、血紅蛋白檢測儀、血糖檢測儀,多各型號的靶控泵、輸注泵等儀器150余臺套,為科室先進的麻醉技術提供了完備的支撐條件。年完成手術麻醉兩萬余例,實施無痛治療七千余例。多年來,麻醉科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技術為支撐的發展理念,以創新為重點的管理理念,著力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麻醉科也不斷加強各領域的設備、人才及技術力量等投入,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2017.03通過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現場評審,成為第二批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目前在培學員13人。近幾年來完成市級科研課題兩項,其中一項獲二等獎,一項獲三等獎。近三年來發表SCI論文9篇。近兩年開展院級新技術項目三項。麻醉科主要開展的工作:臂叢神經阻滯、頸叢神經阻滯、骶神經叢阻滯、硬膜外麻醉、蛛網膜下腔麻醉、硬膜外腰麻聯合麻醉、全憑靜脈麻醉、吸入全身麻醉、靜吸復合麻醉等麻醉技術,還開展了自體血液回收技術、體外循環技術、控制性降壓技術、控制性降溫技術等特殊手術需要的技術項目。科室除開展圍術期常規心電、血氧、血壓、體溫、呼吸功能等監測項目外,還開展各種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麻醉氣體監測、無創心排血量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監測、肌松監測以及術中血氣分析、血紅蛋白和血糖監測等項目。積極參與全院各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急救復蘇工作。開展各種術前術后鎮痛晚期癌癥鎮痛以及無痛分娩無痛流產無痛腔鏡檢查等工作知名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舒適化醫療。近年來,麻醉科通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自身學習與院外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法,相繼開展的“術中喚醒”麻醉技術、超聲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喉罩在小兒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無創心排血量和BIS監測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自體血液回收機的臨床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在雙腔氣管插管和困難氣道處理中的應用、支氣管封堵器的臨床應用以及各種有創監測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等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既能為臨床科室各類新技術新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又完全做到了為每一位手術患者的安全保駕護航。科室特色“術中喚醒”麻醉技術手術沒做完,病人醒了,能說話,能按醫生的吩咐動手指、動腳趾,是不是麻醉失效了當然不是,這是臨沂市中心醫院麻醉科掌握的一項神技術:“術中喚醒”。在以前,位于功能區的顱腦腫瘤手術,可能難以徹底切除腫瘤,而且手術過程中容易損傷到大腦功能區,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偏癱、失語、失明等后遺癥。現在好了,臨沂市中心醫院麻醉科自2017年起成功開展“術中喚醒”麻醉技術,它可以幫助神經外科醫生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并保留患者腦功能區。什么是“術中喚醒”所謂“術中喚醒”,顧名思義是指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醒過來,能夠跟醫生交流,配合醫生的指令活動。它的醫學解釋是:在切除腫瘤前,將患者從麻醉狀態下喚醒,利用神經電生理技術,精確定位腦重要功能區并探詢腫瘤與功能區的關系,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切除腫瘤并保留功能區的目的。術中醒過來,患者會不會感覺到疼痛、恐懼或者煩躁,不會的,麻醉醫生以及手術醫生術前會與患者充分地溝通、交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而且現代麻醉技術可以有效保證患者對手術過程無記憶,無痛苦,避免了給患者造成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那些手術需要采用“術中喚醒”麻醉技術主要包括:①術中需進行皮層腦電圖或精細電生理監測的開顱手術,包括癲癇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的深部電極植入術以及難治性中樞性疼痛;②臨近或位于腦皮層運動、感覺、語言、認知等功能性區域的占位病變;③腦內重要功能區供血血管的手術;④顱內微小病變手術,主要包括腦室切開術、立體定向下腦內活檢術及腦室鏡手術等。當然神經外科醫生及麻醉科醫生還要充分權衡利弊,決定患者是否適宜行喚醒開顱手術。超聲可視化麻醉技術超聲往往被稱為麻醉醫生的“第三只眼睛”。在2016年以前,麻醉科麻醉醫生主要憑經驗進行神經阻滯及深靜脈穿刺的操作,也就是俗稱的“盲穿”。這樣往往準確率差、效果不確切。特別是遇到肥胖的患者,解剖定位不清楚,麻醉耗費時間長,病人滿意度差。隨著超聲引入麻醉科,各項操作可以說是在“眼皮底”下進行,實現了精準、高效。超聲能夠清晰顯示外周神經、血管及其周圍的解剖結構,實現了精確定位穿刺目標,可以說能達到:“想麻哪根神經麻哪根,想穿哪根血管穿哪根”的境界。同時超聲下引導下能夠同步看到穿刺針的移動,大大提高了穿刺準確性,獲得了更佳的穿刺效果,也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不僅如此,心臟超聲在麻醉科的應用為很多急危重患者危急情況的發生找到了病因及處理依據。比如曾經有一位車禍外傷的患者被緊急送往手術室進行剖腹探查手術,病人麻醉前訴說胸悶、胸疼、腹疼,監護儀上各項指征顯示病人休克表現,我們的麻醉醫生緊急為病人做了心臟超聲,發現病人心包積液、填塞,于是請心外科會診并開胸探查,為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如果僅僅認為是創傷性濕肺則后果不堪設想。臨沂市中心醫院麻醉科超聲引導下操作技術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深靜脈、動脈穿刺。2、若術中出現難以解釋的低血壓、低血氧、低二氧化碳分壓,且用藥后難以糾正,可以通過心臟超聲觀察心臟收縮、舒張情況以及心臟前、后負荷;急癥尤其是外傷患者手術麻醉前,需要借助心臟超聲排除心臟和大血管的并發癥,比如心臟破裂、主動脈橫斷等。3、臂叢、頸叢神經阻滯。4、腰叢、股神經、坐骨神經、髂筋膜下神經阻滯。5、腹橫肌平面神經阻滯。6、肋間神經阻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