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內科創建于1959年,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科室。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衛健委重點專科、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山東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形成了優秀的專業人才團隊,現有醫護人員26...
展開>>
介紹: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內科創建于1959年,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科室。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衛健委重點專科、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山東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科室技術力量雄厚,形成了優秀的專業人才團隊,現有醫護人員26名(醫師14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8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人,山東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2人,山東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2人;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1人,山東省高層次優秀中醫臨床人才3人。多人在中華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肝病專家委員、中國中醫藥協會肝病專家委員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等兼任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3人為山東中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科室秉承以中醫中藥為主,中西結合的防治理念,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在全國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為山東省中醫藥防治肝病內科的龍頭單位。多年來,致力于中西醫結合防治各類肝病內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療法和療效優勢防治各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原發性肝癌、肝囊腫、膽囊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特別是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腹水、肝癌及各種膽系病證的治療,形成了中醫藥治療的優勢與特色,已經形成以王文正學術思想為代表的齊魯王氏中醫肝病學術流派,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科室配備B型彩色超聲診斷儀、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血液凈化儀、肝病治療儀、結腸治療儀等大型診療設備,常規開展腹部超聲診斷、無創肝纖維化診斷、肝穿刺活檢、肝臟腫瘤消融及人工肝技術等治療。承擔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專項課題10余項,省部級課題20余項,廳局級課題30余項。獲得省部級獎勵4項,廳局級獎勵10余項,發明專利申請7項;出版學術論著20余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百篇。牽頭制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南2項,參加制定中華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指南6項,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及腹水、原發性肝癌等病種診療方案及臨床路徑的制定。肝病內科是國內較早中醫內科肝膽病專業碩士及博士點,1985年起為中醫內科肝膽病專業碩士點、2002年起為中醫內科肝膽病博士點。目前共培養博士研究生10余名,碩士研究生100余名。每年接收規范化培訓醫師100余名,國內外各醫院進修生20余名,承擔山東中醫藥大學各層次的課堂教學和臨床帶教工作。優勢病種:1.慢性乙型肝炎: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抗病毒的基礎上,通過中醫理論整體調控、辨證論治,達到抗病毒、抗炎保肝、免疫調節、逆轉纖維化的作用和功效。2.肝硬化:對早期肝硬化的治療,強調健脾磨積、補腎清肝、化痰散結、活血通絡等治法的應用,達到逆轉肝硬化、阻斷肝癌發生的目的;充分運用臍療、外敷、穴位貼敷等中醫特色療法,有效防治肝硬化腹水,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3.原發性肝癌:在經皮無水乙醇穿刺術、微波消融術等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中醫辨證施治、整體調節與介入、消融等治療的結合,對根治早期肝癌、防止中晚期肝癌復發轉移,提高生活質量與生存期等方面療效顯著。4.肝衰竭:在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危急重病優勢的基礎上,結合人工肝等綜合治療,糾正肝臟功能衰竭。5.脂肪性肝病:充分發揮中醫辨證施治、整體調控的治療優勢,結合日常養生保健,達到減肥、調肝、降脂、降糖、降壓的綜合治療效果,有效降低治療費用。6.膽囊炎:重視飲食、情志的調理,結合中醫辨證論治,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防止復發。7.膽石癥:充分運用耳穴按壓、針灸針刺及中藥調理等綜合治療手段,促進結石的排出,減少結石的再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