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市昌平區醫院呼吸內科,是重點發展學科,是昌平區“健康衛士、崗位之星”榮譽集體、“經濟技術創新優秀班組”,學科帶頭人是北京市“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領軍人。呼吸內科2018年通過國家“呼吸內科(PCCM)規范化建設項目”三級醫院評審達標認證,2021年通過復審,是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協同單位,是全國慢性氣道疾病規范化管理示范單位,是昌平區...
展開>>
介紹:
北京市昌平區醫院呼吸內科,是重點發展學科,是昌平區“健康衛士、崗位之星”榮譽集體、“經濟技術創新優秀班組”,學科帶頭人是北京市“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領軍人。呼吸內科2018年通過國家“呼吸內科(PCCM)規范化建設項目”三級醫院評審達標認證,2021年通過復審,是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協同單位,是全國慢性氣道疾病規范化管理示范單位,是昌平區衛健委呼吸與危重癥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單位。呼吸內科設有呼吸專科門診、專家門診、睡眠呼吸門診、戒煙門診、哮喘門診,呼吸專科門診為無假日門診,門診區域設有免費自助“呼吸慢性病診前風險評估測試”設備;設有肺功能室、呼吸內鏡室、呼吸實驗室、呼吸綜合治療室和睡眠呼吸中心。呼吸內科在北京郊區縣率先開展呼吸內鏡下微創介入治療新技術,通過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創新成果和專利技術在國內多家醫院獲得推廣,帶動和輻射周邊區域醫療中心發展,2009年建立昌平區首家睡眠呼吸監測室,現已發展成為“睡眠呼吸中心”、“睡眠醫學基層醫院培訓基地”。呼吸內科科室堅持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在臨床工作中通過不斷總結創新,并將最新經驗成果應用臨床,取得治療技術新突破。主持和參加國家和市級科研課題10余項,2012年主持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技術應用”,2016年北京市科委十大疾病科技成果推廣項目,2018年主持市總工會職工創新工作室“呼吸內鏡介入治療創新和推廣”助推項目,2019年主持首都醫科大學教學模式與方法推薦項目。診治范圍: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如各種肺炎、肺部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咯血、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礙相關疾病、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間質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統急危重癥的救治,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重癥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心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救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在肺癌、大氣道腫瘤、支氣管狹窄等疾病的呼吸內鏡微創介入治療方面頗有特色。特色診療:1、支氣管哮喘規范化治療:“哮喘專病門診”是中國哮喘聯盟“2010年北京市哮喘患者規范化管理”項目實施單位,按照系統性診斷流程,對哮喘患者按病情程度進行分級管理,采用統一的規范化治療措施,為每一位哮喘患者制定個性化、規范化的長期治療方案,使廣大哮喘患者能夠掌握正確的治療觀念,最終實現哮喘的持久控制目標。通過建立哮喘患者病情資料庫,定期組織開展通俗易懂的“自由呼吸”健康教育活動,使眾多患者擺脫哮喘困擾,享受和正常人一樣的輕松生活。2、肺功能檢測項目:肺功能室擁有先進的德國耶格大型肺功能儀和康訊超聲流速傳感器肺功能儀,肺功能檢查一種無創、安全、簡便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技術。目前開展肺通氣功能、彌散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等檢測,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確診及療效評價的“金標準”。支氣管激發試驗對慢性咳嗽、氣道高反應具有明確的診斷和治療指導意義。新近開展的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測定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檢生化指標,是國際公認的氣道炎癥分子標志物,主要用于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的早期診斷、療效的監測和評估。肺功能檢查對長期吸煙、高污染環境作業、喘憋癥狀人群的疾病早期診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肺功能檢查在外科方面對手術患者肺功能是否能夠耐受全身麻醉,以及評估術后患者肺功能喪失程度及和預后情況都有重要意義。3、睡眠呼吸障礙疾病診治:睡眠呼吸監測中心已經開展多導睡眠和初篩等檢查十年多、監測患者3000余人次,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擁有專業的睡眠技師分圖,目前在“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鼾癥”的診斷、分型及特色性阻鼾器治療方面獨具特色,同時也為患者開展無創呼吸機壓力滴定、睡眠心理評估及睡眠相關疾病咨詢服務。打呼嚕人群中絕大部分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它可以誘發或加重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導致高血壓、夜間心律失常、夜間哮喘發作、反流性食管炎、肺心病、腦血管意外、糖尿病等,嚴重者會發生睡眠時猝死。積極開展高危患者的睡眠初篩或床旁監測,使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得到及時治療,能夠防止多種并發癥的發生。4、呼吸危重癥救治:呼吸危重癥的救治和臨床研究是科室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目前能夠開展有創,無創機械通氣、經鼻高流量氧療、床旁氣管鏡治療、經皮氣管切開、血流動力學監測、血液凈化、腸內腸外營養治療等技術。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比如:重癥哮喘、重癥肺炎、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疾病的救治手段和綜合救治能力上不斷完善和提高。5、呼吸內鏡檢查和微創介入治療:科室在北京郊區縣率先開展了呼吸內鏡下微創介入治療新技術,新開展的支氣管腔內高頻電刀、電圈套器、冷凍、氬等離子凝切(APC)等消融技術治療大氣道腫瘤、創傷性肉芽腫所致氣管狹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2019年開展電子超聲支氣管鏡檢查(EBUS)及TBNA技術,該技術作為肺癌診斷和腫瘤分期的新標準,具有安全、高效、微創的特點,能夠顯著降低現有技術的風險和創傷。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通過病理結果進行基因檢測,接受分子靶向個體化治療,使北京市昌平區醫院對胸部占位性病變診斷診斷水平又上了新臺階。2021年增加了氣道內激光消融技術,主要用于氣道內阻塞性病變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氣道狹窄如:器質性氣管、支氣管狹窄、支氣管肉芽腫、支氣管良性或者惡性增生、氣道絮狀物吸收、氣道結石、氣道金屬支架的拿取等。對內鏡插管有恐懼感,咽喉部比較敏感患者開展了聯合靜脈麻醉無痛支氣管鏡檢查治療技術。6、肺部腫塊、胸腔積液的診治:科室對肺部中央型占位病變開展了支氣管鏡檢查和鏡下活檢,對周圍型病變采用半自動穿刺活檢針,在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技術取得病理學診斷,從而及時發現早期肺癌;對胸腔積液患者采用胸膜活檢術、結合胸水病理、生化及腫瘤標志物等達到鑒別診斷的目的,使許多疑難疾病的診斷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對晚期肺癌不能手術和放療的患者采取規范化化療及生物、免疫治療,對癌性胸水采用微創置管引流、胸腔內注藥化療等方法,從而達到有效控制胸水延緩病情進展的目的。7、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規范診治:病程持續在8周以上慢性咳嗽患者,胸部X線甚至CT檢查常常無異常發現,臨床上通常稱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臨床誤診誤治率高。臨床上常見于變異性哮喘、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胃食道反流、慢性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氣管高反應性等疾病。呼吸內科針對各類患者不同的發病特點選擇肺功能檢測、支氣管激發試驗、呼末一氧化氮測定、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誘導痰嗜酸細胞計數、過敏原檢測等項目,明確病因診斷后給予規范治療。8、肺癌患者的化療及免疫治療:為了發揮市級創新工作室呼吸內鏡介入治療引領作用,順應呼吸內科學科發展趨勢,結合當前我國人群中肺癌發病率逐年增加現狀,及轄區內患者對規范治療的迫切需求,實現肺癌患者從門診發現肺部陰影,到呼吸內鏡留取病理標本,最后實施化療及免疫治療的全流程閉環管理。呼吸內科一病區:內兒病房樓5層。聯系電話護站:69742328-30503。呼吸內科二病區:內兒病房樓6層。聯系電話護士站:69742328-30603。睡眠呼吸中心:新門急診綜合樓四B區。聯系電話:69742328—82402。肺功能室:新門急診綜合樓是四層B區。聯系電話:69742323-8240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