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真菌科,創建于1954年5月,建所初期聘請原中央衛生實驗研究院醫學真菌學家郭可大教授和張柏英教授來所兼任顧問、教授和副教授工作。1958年中國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教研室并入我所后,曹松年教授兼任真菌科主任。1962年真菌科正式隸屬于皮膚病研究室,改稱為學組,1980年正式獨立成為真菌病研究室,1980~1993年由吳紹熙教授...
展開>>
介紹: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真菌科,創建于1954年5月,建所初期聘請原中央衛生實驗研究院醫學真菌學家郭可大教授和張柏英教授來所兼任顧問、教授和副教授工作。1958年中國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教研室并入我所后,曹松年教授兼任真菌科主任。1962年真菌科正式隸屬于皮膚病研究室,改稱為學組,1980年正式獨立成為真菌病研究室,1980~1993年由吳紹熙教授任真菌病研究室主任。1993年吳紹熙教授光榮退修后,由劉維達教授主持工作,擔任真菌科及真菌病研究室主任至今。吳紹熙教授和劉維達教授均為博士生導師、國內外著名的醫學真菌學家和醫學真菌教育家。醫療真菌科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走科研與臨床相結合的道路,在醫院設立了真菌病專病門診,開展疑難真菌病的診治工作。以真菌病的臨床為基礎,開展菌學、發病機制、治療學、抗真菌藥物評價、流行病學及防治結合措施及方法研究,開發研制了系列預防股癬足癬的日用品等,改良皮膚癬菌培養基和菌落PCR技術快速診斷真菌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參與制訂了國內所有皮膚真菌病的治療指南,為國家在防治常見和多發真菌病工作中做出了杰出成績,獲得了首屆國家科學大會獎和多項省部級院校醫療成果獎。先后發現世界首例引起人感染的夏胡許赭霉,國內首報了中型無綠藻引起皮膚感染、紅色毛癬菌引起的人頭癬、不育大孢子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穗狀離孺孢引起的顱內感染、喀什可樂棒孢引起的皮膚感染、Basitona喙枝孢及Ochroconis mirabilis引起的皮膚感染等。臨床真菌病的診治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蒲薪逃?0年來我們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9 項,國家青年基金5項,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等省部位級基金13項,并先后承擔了八五攻關課題、973計劃課題、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和新藥創制專項課題各2項和江蘇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并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SCI文章近60余篇,中文學術論文50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6部,參編40余部。科室還是首個醫學真菌學方向的博士學位授權點,迄今已培養博士生40余人,碩士生30余人,進站博士后3人,已出站2人,為國內最多。歷年來,來真菌科進修學習醫學真菌學的學員遍布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包括臺灣、香港)和新加坡、毛里求斯的國際友人。每年科室均舉辦一期全國性的醫學真菌學習班及高級研討班,連續舉辦30年,學員達數千人;并成功舉辦了中美國際醫學真菌高級講習班和承辦了首屆中國荷蘭CBS醫學真菌學習班,該科多名技術骨干參與了教學,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醫學真菌的骨干力量和后備人才。真菌科自成立以來,注重醫療、教學、科研、防治、保藏、交流的全面發展,提出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科研結合臨床、用創新引領學科發展的研究型科室。該科除承擔一些國家和省部重要基金課題外,還承擔著國家醫學真菌菌種保藏中心的重任,保藏菌株數量、保藏空間和設施、保藏和鑒定水平均為國內領先。除了擁有符合國家保藏機構生物安全要求和病原微生物二級實驗室標準的菌種庫外,科室還設有臨檢室、分子生物學室、免疫細胞室、藥效評價室、感染動物室、菌種鑒定室、準備處理室、細菌室等,擁有一批貴重儀器設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