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1984年正式成立,是我國首批成立的急診科之一。設有急診預檢分診處、急診診區、急診復蘇室、急診留觀病房、EICU、亞監護病房、急診綜合病房、急診超聲檢查室、急診動態心電/血壓檢查室、急診化驗室和門急診輸液室。同時建有急性胸痛、急性腦卒中、急性中毒和急性多發傷救治綠色通道。科室現開放床位137張,配備有先進的診療設備。現為...
展開>>
介紹: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1984年正式成立,是我國首批成立的急診科之一。設有急診預檢分診處、急診診區、急診復蘇室、急診留觀病房、EICU、亞監護病房、急診綜合病房、急診超聲檢查室、急診動態心電/血壓檢查室、急診化驗室和門急診輸液室。同時建有急性胸痛、急性腦卒中、急性中毒和急性多發傷救治綠色通道。科室現開放床位137張,配備有先進的診療設備。現為天津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人才培訓和急診醫療咨詢服務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性急診醫學中心,是天津市急危重患者醫療主干線、復雜疑難危重患者的主要救治中心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災難救援的主力軍。現有醫師60余名,護士100名,其中正高級職稱4名,副高級職稱4名。2012年,急診醫學科獲得全國臨床藥物試驗資質。2013年,進入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學科建設序列。2014年柴艷芬和壽松濤主任分別擔任天津醫學會急診醫師分會會長、副會長。2018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正式成為“十二五”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同時獲批天津市臨床重點培育學科和天津醫科大學“十三五”綜合投資學科。目前是全國、天津市急診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及天津市全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及急診專科護士臨床教學基地。是天津市急診質控中心掛靠單位,柴艷芬和壽松濤分別任質控中心主任和副主任。該科所取得的成績為社會所認可。2001年,急診醫學科被授予天津市衛生系統“青年文明號”,2009年,科室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十佳文明服務窗口”。2012年,急診醫學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2013年,榮獲天津市“工人先鋒號”先進集體。2014年柴艷芬教授獲得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稱號和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科室獲得天津市模范集體稱號,王力軍副主任醫師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柴艷芬教授被聘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并獲得“中國醫師獎”,2017年,柴艷芬教授被聘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第二屆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優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主任。2017年,劉艷存、高玉雷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新世紀人才。2017年,中國科技影響力急診醫學排行榜,總醫院急診醫學科排名第19位,中國區域醫院專科聲譽急診醫學排行榜(華北地區),急診醫學科排名第四位。2017年柴艷芬教授榮獲“白求恩式好醫生”,2018年柴艷芬教授榮獲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十佳醫務工作者。急診醫學科在柴艷芬和壽松濤教授等領導下,緊跟國內外急診醫學發展的步伐,各項工作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18年急診接診量47萬余人次,約占天津市急診總量10%,接診120救護車運送病人1.3萬余例/年,搶救危重患者2萬人次/年。急診醫學科在綜合急診醫療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開展新技術項目超聲引導下有創操作,經食管超聲心肺復蘇質量評估、呼吸機代謝測定指導機械通氣患者營養支持、氣管鏡氣道管理、RUSH評估心臟功能和經皮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評估微循環狀態等等新技術。自建科以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醫學科在承擔和完成繁重的醫療任務同時,相繼主審、主編、參編、主譯和副主譯出版了不同類型書籍近60部。柴艷芬教授參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內科學》、《急診醫學》、《急診醫學》英文版,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災難醫學救援知識與技術》和《急診床旁超聲速查手冊》,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規劃研究生教材《急危重癥超聲診斷學》,柴艷芬等主審及劉小禾等主編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協和簡明急診超聲手冊》一部。急診醫學科是天津市急診醫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市最早的急診醫學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至2018年接收培養急診醫學和全科醫學研究生124人,急診醫學科還承擔天津醫科大學各層次理論教學和實習指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急診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現有指導老師24名,在崗培訓學員12名,已畢業62名。科室成功舉辦6屆急診超聲技術應用培訓班,參加的全國急診超聲醫師252名。急診醫學科為AHA授權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中心,現有導師6人。科室先后派出培養急診護理專科護士10人,作為急診教學基地接收急診專科護士77名,均以優異成績畢業。科室人員主持及參加各級別課題30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國家專利2項,發表醫學文章300余篇,SCI收錄23篇。急診醫學科在發展過程中積極培養人才和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在醫療實踐中,充分利用科室醫療資源,以查房、講座和疑難病例討論的形式提高年輕醫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術和能力。建立支氣管鏡氣道管理、血液凈化、血流動力學監測專業隊伍,不斷提高急診超聲診斷專業隊伍的素質,為迅速提高急診患者診斷率,縮短患者就診時間,科室加強培訓POCT人員,擴大POCT隊伍建設。科室先后公派壽松濤、袁志明、王力軍、劉艷存、靳衡和么穎等10余名醫護人員赴美國、英國、捷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修參觀學習。繁忙的醫療工作之余,在急診醫學科黨支部領導下,為豐富黨員組織生活,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年輕黨員到平津戰役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接收愛國主義教育。受天津市衛計委邀請,完成武清區國際小馬拉松比賽和全運會醫療保障人員培訓和賽事期間醫療保障工作。先后赴武清區第二人民醫院(衛計委組織)、西青區醫院進行學術支持和義診。舉辦“關愛來津務工人員及子弟”的急救復蘇知識普及。在全運會期間做好后方醫療保障工作。科室櫛風沐雨,歷經磨難,經兩代人三十余年的勵精圖治,從一個內科下設的急癥室發展成為基本實現對急、危重和疑難病患者從急診接診、復蘇、留觀、重癥監護治療、住院、康復和門診隨訪一體化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