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外周血管外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重點建設學科、廣西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廣西微創手術中心(廣西衛生廳重點建設學科)主要組成科室。目前有1個病區、2個門診、1個營養配置室。共有醫務人員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終身教授1人,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其中醫學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
展開>>
介紹: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胃腸?外周血管外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重點建設學科、廣西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廣西微創手術中心(廣西衛生廳重點建設學科)主要組成科室。目前有1個病區、2個門診、1個營養配置室。共有醫務人員3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終身教授1人,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其中醫學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7人;擁有訓練有素的專業化護理隊伍,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8人、護師8人、護士7人,其中國際傷口造口治療師3人、淋巴水腫治療師1人。學科建設重視人才培養,高度重視臨床與基礎研究,在研和完成科研項目十余項,學科獲得廣西特聘崗位“微創手術”設置立項。主要研究方向有:(1)腹腔鏡胃腸癌手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2)無結扎外科技術的臨床研究。(3)危重病救治、外科營養支持的臨床和基礎研究。(4)外科病人圍手術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5)消化道腫瘤分子生物學基礎和靶向治療研究。(6)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手術的應用。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其中《雙吻合器在低位直腸癌保肛術的應用研究》、《腹腔鏡在腹部外科中運用》、《腹腔鏡胃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腹腔鏡改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的研究》、《無結扎技術在胃癌外科手術中的臨床應用》、《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大腸腺瘤-癌序列中的作用及臨床研究》、《局部晚期直腸癌術前放化療方案的改進及放療敏感標志物的篩選》等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或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二等獎或三等獎。獲得實用新型專利6項。新技術新項目:(1)低位直腸腫瘤切除保肛術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專家認為該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低位直腸腫瘤的外科治療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和熱點,胃腸外科黃順榮、鐘曉剛、麥威等專家,經過多年的刻苦攻關,終于取得不菲成績,研究課題《腹腔鏡改良低位直腸腫瘤切除保肛術的臨床研究》,榮獲2007年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2008年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2)微創手術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微創手術是指利用腹腔鏡等現代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進行的手術。胃腸外周血管外科在傳統腹部外科手術成熟穩定、規范、達國內先進水平的基礎上,在廣西區內應用國際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技術治療胃、腸部疾病,取得了顯著效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因此成為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在廣西微創手術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黃順榮常務副院長的率領下,先后開展了腹腔鏡胃系列手術(包括胃癌全胃切除術、胃癌根治術、胃十二指腸潰瘍手術、賁門失弛緩手術等)、腹腔鏡腸道疾病手術(包括結直腸癌根治術、腸憩室手術、腸梗阻手術、腸道良性腫瘤切除術等),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及三等獎兩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三項。(3)先進的微創手術設備同時引進有價值兩千多萬元的4K、高清腹腔鏡及3D電子腹腔鏡系統、超聲刀、血管結扎速(Ligasure)等微創手術設備,為在國內率先開展賁門癌根治術及復雜的完全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保肛術提供設備保障,保證手術安全快捷,達到可靠止血、減少手術創傷、縮短手術時間的目的。近年來又投資三千萬元引進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一體化能量平臺,整合超聲刀等手術設備,大大縮短手術準備時間,方便醫生術中器械轉換使用,提高了手術效率。先進的手術設備為開展微創手術提供良好外部環境,作為廣西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以微創手術為特色,進一步加大設備投資,達到國內一流的水平。(4)腸瘺等危重病人搶救治療技術在區內長期對圍手術營養不良、短腸綜合征、腸瘺及危重病人進行營養支持治療,成功搶救了無數危急重癥患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區內領先。于1997年建立了全區首個全合一營養配制中心,近年開展免疫營養治療、代謝調理等方面的研究,從而使本科營養支持治療成為搶救治療危重疾病的重要技術。外科容量治療新技術和新藥物在臨床應用,提高了搶救治療的療效。作為區重點建設學科和醫院重點科室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不斷更新學習危重病診治理論,外科手術技術成熟,搶救手段先進,流程規范,并引進一流先進設備腹腔鏡、一體化能量平臺、電子腸鏡、監護設備等,使危重急患者診療質量得到可靠保證。急危重癥患者治愈率、搶救成功率,居全區領先水平。成功完成了國際多中心腸外營養臨床試驗,標志著在危重癥營養治療和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聯系電話:0771-2186306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