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血液內科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內科創建于1957年,是山西省血液病學醫、教、研中心,是我省第一個臨床碩士、博士授予單位,山西省教委重點學科,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第一批重點學科,山西省臨床重點專科,山西省第一家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和采集醫院,世界血友病聯盟中國診療中心之一,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中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療中心之一,中國CML聯盟參比實驗室...
展開>>
介紹:
血液內科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內科創建于1957年,是山西省血液病學醫、教、研中心,是我省第一個臨床碩士、博士授予單位,山西省教委重點學科,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第一批重點學科,山西省臨床重點專科,山西省第一家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和采集醫院,世界血友病聯盟中國診療中心之一,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中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療中心之一,中國CML聯盟參比實驗室,山西省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多年來在基礎研究帶動下,血液內科在臨床診斷、治療綜合體系的總體水平上達到國內先進行列,成為國內知名的臨床血液病診療中心。血液內科的組成包括四個病區(血液一、二、三病區和血液移植病區),病房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共設病床143張,層流病房床位10張。年門診量可達44249人次,年住院患者約3820人次,年出院患者約3658人次。血液科自成立以來,技術隊伍不斷壯大,人員梯隊建設日趨合理,現在職醫生共30人,護士84人,實驗室人員10人。現有高級職稱人員22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省部級以上特殊稱號1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10人,博士后3人,博士10人,碩士15人,目前各研究方向已形成由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和青年博士碩士為主的醫技人員組成的專業診療團隊。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血液內科是我省血液學專業的領頭羊。堅持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1995年至今全科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國家衛生行業重大專項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項,科技部惠民計劃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18項;其他科研項目52項,發表SCI論文60余篇,中華級及國家級以上論文400余篇,省級論文90余篇;主編及參編著作20余部;獲中華醫學獎及省級科技進步獎30余項。作為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共注冊血友病患者620人。血液實驗室分子生物學PCR實驗室通過國際標準認可的BCR-ABL1外部質量評估,達到國際水平的高質量檢測能力,是國內僅有的11家實驗室之一;2020年在山西省內首次開展全套凝血因子檢測和VWF抗原檢測。2020年組織國家級會議1次,科普宣教活動2次。發表文章32篇,其中SCI論文11篇,中華級3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1項。注重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外出學習進修醫師1人次,讀博士6人,出國學習2人。亞專業簡介科室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及出凝血性疾病等常見血液病的診治、骨髓移植、血液病專科護理等方面形成特色。惡性血液病危度分層和規范化診療、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研究、血液病細胞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是本科室多年來穩定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學科,在白血病MICM(形態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及分子遺傳學)診斷體系和危險度分層治療、特殊疑難血液病的診斷、出凝血性疾病的基因及分子發病機制研究、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各種惡性血液病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處于省內領先水平。血液科實驗室血液科實驗室初建于本世紀60年代,與省臨床重點專科-血液科一起成長:1998年成立山西醫科大學血液病學研究所,同年由國務院學位辦授予山西省內第一個國家三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和山西省第一個醫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評為年省級重點實驗室,2014年評為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2017年評為首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實驗室,2021年成立山西省教育廳“1331工程”惡性腫瘤分子診療技術與靶向藥物研發協同創新中心。實驗室主要圍繞血液病的診療和預后評估與監測開展臨床與科研工作,設置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遺傳室,流式細胞室和止血血栓室,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室在省內乃至國內設置較完備,開展項目較齊全,臨床及科研實力處于省內引領地位。實驗室是一個集科研,教學,臨床檢驗于一體的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室,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2000萬元。現有專職工作人員10名,具有高級職稱者8人(正高2人,副高6人),其中1位博士生導師,5位碩士生導師;具有博士學位者6人,在讀博士2人;4人人員具有國外留學經歷。三晉英才卓越領軍人才1人,青年優秀人才2人,拔尖骨干人才1人目前實驗室在血液學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都形成了明顯的優勢與特色,重點凝煉形成白血病分子標記物研究、止血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研究和惡性血液病的發病分子機制研究三個主要研究方向。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近10項,中央支持地方科研專項基金,歸國留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SCI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論文近200篇。亞專業簡介1.流式細胞室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3人,其中博士學歷2人,在讀博士1人,有出國經歷2人。各有專長,有豐富的流式分析、分選經驗。實驗室開展血液疾病的流式細胞術診斷工作,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檢測,淋巴細胞亞群分析,CD34+造血干/祖細胞的檢測,殘量白血病細胞(MRD)檢查,血小板功能檢測,細胞因子檢測,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檢測等;科學研究方面包括:細胞增殖周期測定和DNA倍體分析,凋亡檢測,線粒體膜電位,ROS檢測,細胞分選等。流式細胞室現4臺分析型流式細胞儀(BeckmanCoulterFC500,NAVIOS,BDlyrics)和1臺分選型流式細胞儀(MoFloAstriosEQ),采用世界首個也是唯一的免微珠液滴延遲檢測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流式分選系統。實驗室采用有本實驗室特色的訂制干粉流式試劑進行10色微量殘留疾病檢測,提高了微小殘留病變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實驗室完全依照標準化流程進行標記抗體、上機檢測和數據分析,爭取與國際國內多中心實驗室同步,為臨床血液病的精準診療提供重要依據。2.血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血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創建于1998年,主要服務于臨床各類型良惡性血液病的分子診斷、指導治療、療效監測、預后判斷及微小殘留病的檢測等,是省內最早建立的血液病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第一個建立了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1、PML/RARa、AML1/ETO等診斷技術、骨髓移植HLA分型技術、熒光定量RT-PCR等先進檢測方法的實驗室。近年來不斷開展了基因測序、數字PCR等多項新的檢測項目,使本實驗室在省內同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實驗室一直致力于臨床與科研齊發展。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分子診斷上,實驗室2014年,經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醫學研究所標準參比,獲得“CML分子檢測參比實驗室驗證證書”,成為國內首批獲得此項認證的33家實驗室之一,省內唯一獲此殊榮的實驗室,2018年再獲中國CML聯盟MR4.5認證,反映了本實驗室具有國際水平的高質量檢測能力。目前長期在本室進行CML分子監測患者達500余人。本實驗室近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在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腫瘤等方面形成了研究方向與特色,目前發表20余篇SCI論文,主持并完成多項國家臨床藥物試驗項目。3.止血與血栓室實驗室開展凝血因子活性測定、血友病凝血因子活性測定、血友病凝血因子抑制物測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測定、血小板功能等臨床檢測項目。圍繞出凝血疾病發病分子機制、分子診斷及基因治療等開展研究,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衛生行業重大專項2項,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獎17項;發表論文200余篇;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70余人。4.血液細胞遺傳學實驗室血液細胞遺傳學實驗室成立于1993年,是省內最早建立的血液病細胞遺傳學實驗室,主要為臨床良惡性血液病的遺傳學診斷、療效監測、預后判斷和分層提供依據。隨著遺傳學技術的發展,本實驗室于2018年引進了leica120細胞遺傳學全自動核型分析儀,大大提高了異常核型的檢出率,也縮短了細胞遺傳學檢測周期,使臨床能更快地現精準診斷、個體化治療和預后判斷。本實驗室一直致力于臨床與科研齊發展,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目前發表國家級以上論文10余篇,參與多項國家臨床藥物試驗項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