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在肝膽外科領域享有盛譽,現為國家211工程、衛生部重點專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教委博士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學肝癌研究中心,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承擔著多項衛生部行業專項、863、973、985計劃、九五至十二...
展開>>
介紹: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在肝膽外科領域享有盛譽,現為國家211工程、衛生部重點專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教委博士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學肝癌研究中心,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承擔著多項衛生部行業專項、863、973、985計劃、九五至十二五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肝膽外科作為國內最早致力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及肝癌治療的醫療機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肝、膽、胰、脾等疾病治療領域長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并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肝膽外科學科骨干。已故著名外科學專家黃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國內率先運用脾腎分流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并與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創立了“液遞物質學說”這一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經典理論,其學術價值一直為國內外同道所推崇。黃萃庭和杜如昱教授先后被推舉為全國中華外科主任委員。90年代初期冷希圣教授在國內首先推廣小口徑人造血管搭橋門腔分流手術,獲得了良好的療效。冷希圣教授還擔任了首屆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自2009年朱繼業教授擔任肝膽外科主任以來,肝膽外科在臨床、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飛躍。肝膽外科從2000年開始在朱繼業、冷希圣教授的帶領開展了肝移植手術,目前共累計完成肝移植手術超過600例,肝移植術后患者1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肝移植的數量和質量均在北方地區各家醫療單位中居于先進行列。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朱繼業主任作為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制定工作,肝膽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臟死亡供體捐獻肝移植,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特色診療肝移植肝膽外科依托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以及肝癌治療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自2000年開展肝移植手術以來共累積完成肝移植手術超過600例,肝移植術后患者1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已有30多位患者存活超過10年。肝移植的數量和質量均在北方地區各家醫療單位中居于首位,在北京市肝移植準入評分排名中總分位列第一位。科內多名專家參加國家器官移植立法工作,朱繼業教授多次代表國家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器官移植工作會議。肝膽外科還多次舉辦國際和國內高水平的移植學術會議,如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釣魚臺召開的國際移植高峰論壇、中國大飯店召開的國際肝移植協會(ILTS)亞太地區分會等,舉辦了四屆全國肝移植學習班,先后為全國各地培訓了許多的肝移植專科醫生,推動和促進了全國肝移植事業的發展。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朱繼業主任作為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制定工作,肝膽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臟死亡供體捐獻肝移植,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肝膽外科設有獨立的肝移植監護室,配備有齊全的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床旁纖維支氣管鏡等設備,為術后患者的健康恢復提供了有力保障。自開展肝移植工作以來,肝膽外科即設立了肝移植專業門診,同時開通了肝移植熱線,創辦了肝移植網站,旨在方便廣大患者就診并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的提問。隨著康復病人越來越多,肝膽外科又在2004年初倡導并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肝移植病友自己的組織—“肝移植患者聯誼會”,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肝癌的綜合治療肝膽外科通過對大量肝癌患者治療經驗的總結和歸納,并且對接受不同治療手段的肝癌患者預后進行科學研究后,在肝癌的治療手段和治療效果上取得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形成了以手術切除為主,其他如射頻消融、介入治療、免疫治療等為輔的肝癌綜合治療方法。對于以往被認為是在肝臟手術禁區位置的腫瘤,如緊鄰下腔靜脈的尾狀葉巨大腫瘤,侵犯第一肝門或第二肝門的腫瘤等,肝膽外科均成功的實施了手術切除,在擁有熟練精湛的手術技術基礎上肝膽外科還配備了最新的微波消融機、術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機、水刀、超吸刀等先進儀器,對不同類型的腫瘤選用不同的治療手段,不僅最大限度保存了剩余肝臟的儲備功能而且也保證了腫瘤的有效切除范圍,術后患者恢復快,腫瘤復發率低,對這些患者的長期隨訪顯示手術取得了極好的療效。針對合并嚴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肝癌患者以及合并門靜脈癌栓或腔靜脈癌栓等疑難復雜的肝癌患者,我肝膽外科大膽創新,開展了如肝癌切除聯合脾切除、門奇斷流術;肝癌切除聯合肝癌射頻消融;切除腫瘤侵犯的血管并開放門靜脈斷端吸除癌栓和開放肝靜脈取出瘤栓等復雜的難度極高的手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對于全身狀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的患者還率先開展如肝癌射頻消融以及腹腔鏡下肝癌切除等微創手術方式,而對于病情危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切除術后肝內多發轉移的病例,通過肝移植手術治療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對于實在不能手術的肝臟腫瘤應用生物免疫治療、藥物化療等手段抑制腫瘤的生長,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肝膽外科還對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密切的隨訪,通過比較不同治療方式對腫瘤復發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影響來逐步改進和指導臨床治療,使得能夠為每一位肝癌患者都能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肯定。門靜脈高壓癥的綜合治療肝膽外科黃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國內率先運用脾腎分流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獲得了良好的療效,該成果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黃萃庭教授還與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創立了“液遞物質學說”,作為解釋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經典理論,其學術價值一直為國內外同道所推崇。90年代在國內首先推廣小口徑人造血管搭橋門腔分流手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獲得了良好的療效。通過對門靜脈高壓癥患者不同治療方式的長期隨訪,創新性的提出保脾斷流手術的手術方式,使患者避免了脾切除斷流手術較高的術后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術后生活質量,朱繼業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衛生部兩千萬重大課題專項“門靜脈高壓癥治療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推廣應用”,建立了門靜脈高壓癥的全國術后隨訪網絡系統,規范了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原則和方法。膽道、胰腺、脾臟、腹腔鏡外科肝膽外科目前能夠開展復雜高位肝內膽管狹窄、肝內膽管結石手術、復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腺全切術,同時在重癥監護亞專業的支持下能夠對重癥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進行有效成功救治,同時能夠實施腹腔鏡下肝臟、胰腺、膽道、脾臟等疑難手術,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患者手術創傷,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微創治療是21世紀醫學發展的方向之一,肝膽外科也積極進行微創治療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朱繼業主任、王福順副主任等人的帶領下除常規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脾切除、肝囊腫開窗引流手術外,還廣泛的將腹腔鏡應用于肝癌,結腸癌、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中,并且率先在全國開展腹腔鏡下肝癌射頻消融術,腹腔鏡下應用水刀行肝葉切除術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因手術創傷小術后患者恢復較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并且為那些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手術機會。教學科研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肝膽外科積極配合北京大學、醫學部、人民醫院教育處和繼教處的工作,高質量地完成了八年制醫學生教學、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和進修醫師培訓工作。14位正、副教授承擔了北京大學八年制醫學生外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移植以及門靜脈高壓癥、肝臟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和甲狀腺疾病的講授任務以及醫學生的普通外科見習、實習任務。同時,每年都有超過50名臨床型研究生和住院醫師在肝膽外科接受了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每年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師10余人。近年來,肝膽外科多位教授先后獲得了各種教學獎勵,并發表了多篇教學文章。在肝膽外科朱繼業主任和冷希圣教授的大力倡導下,2010年北京大學醫學部普通外科學系成立,冷希圣教授任第一屆學系主任,朱繼業教授為外科學系副主任。目前,普通外科學系每3月定期舉辦一次北醫系統普通外科聯合查房及學術會議,每次會議都對各家醫院的疑難病例進行討論,并對一些普通外科的新技術、新觀念、新進展進行學習,使整個北醫系統的普通外科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工作,肝膽外科實驗室現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發病機制研究、肝癌的早期分子標記物的篩選和免疫治療以及肝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為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已經取得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肝膽外科承擔著多項衛生部行業專項、863、973、985計劃、九五至十二五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朱繼業教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的衛生部行業專項“門靜脈高壓癥治療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推廣應用”已于2011年正式啟動,該項目的資助經費高達1817萬元,這成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外科歷史上的突破,本項目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發表SCI文章11篇,制訂了多項門靜脈高壓癥診療標準,并取得了1項發明專利。聯系我們肝膽外科護士站電話:(010)88326700醫生辦公室電話:(010)88326702/88326705門診:門診樓2層北側病房:病房樓7層A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