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源自1951年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設置的神經病學專業組,1962年神經內科獨立建科,1978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研究生授權學科之一,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衛生廳首批重點學科,2000年歸屬神經內科管理的腦病防治研究室被評為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位于嶗山區海爾路的東區神經內科成立,2009年成為專業型博士培養專業,201...
展開>>
介紹: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源自1951年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設置的神經病學專業組,1962年神經內科獨立建科,1978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碩士研究生授權學科之一,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衛生廳首批重點學科,2000年歸屬神經內科管理的腦病防治研究室被評為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位于嶗山區海爾路的東區神經內科成立,2009年成為專業型博士培養專業,2010年成為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培養專業,2011年西海岸院區開業后成立西海岸院區神經內科。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是山東東部地區神經病學醫療、教學、科研中心,以韓仲巖、解學孔和從志強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為神經內科奠定了雄厚的學術和醫療基礎,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在建設規模、醫療服務、專業設置、學術水平、人才培養和醫療設備等方面均有長足發展,在醫療、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山東省和全國范圍內享有很高的聲譽。人才梯隊神經內科人才基礎雄厚,目前已經形成一支以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帶頭人,大批優秀中青年骨干為中間力量的老中青相結合的高層次醫療、教學和科研團隊。目前神經內科擁有專職醫生59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者24人,碩士學位30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醫生比例為91.5%,正高級職稱11人,副高級職稱18人,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員占49.2%。目前神經內科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1人,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2人,中華醫學會學組委員2人,中華神經科雜志編委1人。專業特色(1)腦血管病專業腦血管病方向是神經內科歷史最悠久的專業方向,由韓仲巖教授創立,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本專業發揮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腦血管病工作的綜合優勢,結合臨床、顱腦影像學、腦血管影像學和基因研究平臺,在腦血管病的發病機制、血管影像學和顱腦影像學研究、卒中的生物學標志物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主編多部腦血管病方面專著,主辦多期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目前主持腦血管病研究方向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一項。近10余年來,在腦血管病規范診治、神經介入、易感基因篩查、卒中與認知障礙的關系、腦血管病生物學標志物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已經有多年的積累,發表SCI文章20余篇。不斷發揮青島大學附屬醫院TCD水平在國內的領先優勢,以此為平臺,打造規范化超聲診斷和卒中治療模式。本專業方向目前進行的研究工作:1、卒中的易感基因研究;2、基于臨床、超聲和血管影像學相結合的規范化診療模式;3、卒中罕見病因的診斷;4、卒中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系;5、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動物實驗研究。(2)神經免疫和神經肌肉疾病專業神經免疫和神經肌肉疾病專業于上個世紀70年代由叢志強教授建立,在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診治和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本專業方向為全國5大重癥肌無力中心之一,主辦過多期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近30余年來,重癥肌無力已有4000余例患者資料的積累,現每年新就診患者300余例,每年持續隨診患者1000余例,目前在易感基因篩查、難治性重癥肌無力治療研究、重癥肌無力規范化診治模式等方面已經進行系統研究,發表相關SCI文章10余篇;對多發性硬化和炎癥性周圍神經病的診治、影像學、免疫學標志物和電生理方面也進行了系統的積累研究,近3年來在多發性硬化的動物模型研究方面已經取得初步工作基礎。本專業方向目前進行的研究工作:1、重癥肌無力的基因研究。2、難治性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診療。3、寄生蟲卵對多發性硬化動物模型EAE的保護機制(3)癲癇疾病專業癲癇專業方向在上個世紀80年代由解學孔教授創立,在癲癇的臨床診治、癲癇發病機制的動物實驗研究以及難治性癲癇的易感基因研究方面有系統的工作積累。本方向從事癲癇病臨床防治和基礎研究20余年,有大量癲癇患者,為山東省東部最大的癲癇診治中心,主編過影響較大的專著,主辦過多期國家級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進行了癲癇的病理學、免疫學和生物學標志物研究;進行了難治性癲癇的易感基因篩查以及難治性癲癇的規范化診治研究;采用動物模型對癲癇發病機制進行研究,尋找干預的靶點;正在開展對癲癇患者進行系統評價的臨床和研究工作。本專業方向目前進行的科研工作:1、癲癇發病機制中干預靶點的尋找;2、難治性癲癇患者的系統化診治模式。(4)神經變性疾病專業本專業方向在神經內科于上世紀90年代起步,近年來發展較快。系統開展了帕金森病的臨床診療和隨訪工作,目前是山東省較大的帕金森病規范化診治中心,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帕金森病DBS治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對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進行不斷的探討,目前主持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發表SCI論文10余篇。在Alzheimer病方面開展系統工作,在臨床工作中規范化應用各種癡呆量表,并基于此參加多項多中心臨床研究,在Alzheimer病的診斷方面以及臨床表型的確認方面有豐富的經驗,與基因篩查平臺的結合進行Alzheimer病的易感性基因篩查研究,發表論文10余篇;規范化進行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臨床登記和隨訪工作,在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的生物學標志物和發病機制的動物實驗研究方面已有多年積累,發表SCI文章5篇。本專業方向目前進行的科研工作:1、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的篩查及動物模型研究2、Alzheimer病的易感性基因篩查;3、癡呆的量表評價和使用;4、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的損傷機制動物實驗。醫療技術神經內科現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規范化篩查和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的臨床和科研工作,腦血管病的規范化治療、介入治療居于國內先進水平,目前為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帕金森病方向系統開展了規范化診治,設有專病門診,是山東省較大的診療中心,并在省內率先開展了DBS治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癲癇病方向開展系統難治性癲癇臨床治療和相關研究,設有癲癇專業門診,結合視頻腦電監測對各種類型癲癇的診斷治療達到省內先進水平。認知障礙專業重點開展血管性癡呆的臨床工作和研究,以及認知量表的系統評價研究,設有癡呆專業門診,并在此基礎上參加多項國內多中心合作研究。神經免疫性疾病專業重點開展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表型及基因研究,難治性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診療研究,其臨床治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為全國最大的重癥肌無力中心之一;多發性硬化和炎性周圍神經病的診治也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神經功能檢查科有配備完善的TCD、腦電圖和肌電圖檢查,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和指導,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科研教學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市各級科研項目30余項;獲省市級科研獎勵10余項;主編、副主編著作10余部。近年來,在國內公開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總計200余篇,被SCI、MED、ISTP收錄40余篇,6項課題經鑒定達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先后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相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先后有8人次出國留學、訪問學習,歸國后開展了相關臨床和科研工作。神經內科教學理論和見習課內容能充分體現學科理論和技術的新進展,課程設置合理,在校內較早推出多媒體教學、雙語教學等改革創新措施,曾經獲山東省教委頒發的“教學管理與實踐”二等獎。每年負責臨床醫學、護理及影像等多個本科專業的神經病學教學和見習,目前平均每年培養碩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2-5名。科室每年接受神經病學學專業進修醫師30余名,自2001年至今多次舉辦省級及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與國內外多家醫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選派中青年醫技師到國內外高水平神經內科醫療科研中心交流學習,開展和推廣新技術。神經內科目前為山東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科室的住院醫師培訓班工作規范而嚴格。目前已成功培訓住院醫師數百名。神經病學教研室多名教師榮獲醫學院中英文授課大賽一、二等獎,多人被評為“青島大學優秀教師”。6、就診指南(1)科室位置門診神經內科(市南):門診樓4樓神經內科(嶗山):門診樓2樓神經內科(西海岸):門診樓3樓病房神經內科(市南):腦科醫院2樓神經內科(嶗山):9樓A區神經內科(西海岸):B棟13樓(2)咨詢電話神經內科(市南):0532-82911210神經內科(嶗山):0532-82913068神經內科(西海岸):0532-82919629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