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是山東省神經病學專業的發源地,是國內神經病學界歷史最悠久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單位之一,由朱漢英教授、高雁教授、李大年教授于1958年始創;197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6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0年神經內科入選山東大學985項目第三期重點學科;2013年入選國家衛計委重點專科。目前有中華醫學會神...
展開>>
介紹: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是山東省神經病學專業的發源地,是國內神經病學界歷史最悠久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單位之一,由朱漢英教授、高雁教授、李大年教授于1958年始創;197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6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0年神經內科入選山東大學985項目第三期重點學科;2013年入選國家衛計委重點專科。目前有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1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名,學術型+專業型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6名。迄今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碩士研究生300余名;年培養進修醫師50余名,規培醫師400余名。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神經內科逐步形成了癲癇與腦電生理專業組、神經肌肉病及遺傳代謝病專業組、腦血管病專業組、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專業組、神經感染與免疫專業組、認知障礙專業組、身心醫學專業組、頭痛與頭暈專業組等多個各具特色的臨床亞專業。近年來有多名教授在全國專業學術團體任職。其中,焉傳祝教授目前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神經肌肉病學組組長;遲兆富教授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癲癇學組組長。癲癇與腦電生理專業組是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具有特色優勢的專科方向之一,是國內最早開展癲癇病學研究的單位之一。1959年科室率先于山東省內組建了腦電圖室,為神經科電生理檢查的正式開端。1986年開設癲癇病專業門診。多年來,該專業組在遲兆富教授的帶領下,在癲癇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均作了大量的工作,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科室配備先進的數字化視頻腦電圖機及視頻腦電監測儀,聯合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結合立體定向腦電技術等行藥物難治性癲癇病術前評估。相關研究得到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省科技攻關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基金和省衛生廳基金的立項資助,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年多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該專業組舉辦多次癲癇新技術學習班、癲癇病友會、癲癇義診及大量科普宣傳工作,廣受同道及患者好評。神經肌肉病及遺傳代謝病專業組是神經內科發展迅猛、成果斐然的優勢學科之一。1985年李大年教授創建了山東省首家、唯一的神經病理實驗室,開展了腦組織、周圍神經和肌肉組織活檢。2013年成立了“山東大學神經肌肉與變性疾病研究所”以及“山東省醫藥衛生神經系統罕見病重點實驗室”。截至2018年該團隊在焉傳祝教授的帶領下共收集肌肉和神經活檢標本4000余例,并發現中國人脂質沉積性肌病是電子轉運黃素蛋白脫氫酶(ETFDH)基因突變所致,對單用維生素B2治療有肯定療效,該發現在國際上引起極大的關注。近年來該領域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青年基金項目5項,衛生部部屬醫院臨床重點項目1項。共發表相關論文100余篇。該專業組自2011年連續多年舉辦“周圍神經和肌肉活檢病理技術及病理診斷培訓班”;2013年獲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肌肉病學組及肌電圖與臨床神經電生理學組授予的首批“周圍神經病規范診療培訓教育示范中心”;2016年獲批“國家神經肌肉病診治規范培訓中心”,并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神經肌肉活檢病理診斷培訓班。腦血管病專業組是齊魯醫院神經內科重點發展的、具有特色實力的專科方向之一,是國家衛計委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基地,國家腦防委高級卒中中心,中國卒中學會綜合卒中中心,中國卒中學會區域性培訓和質控中心和中國神經介入區域性培訓和質控示范中心,山東省卒中學會會長單位。1980年,神經內科在山東省首先成立了腦血管病研究所,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臨床科研工作。2004年隨著腦血管病科的成立,在王翠蘭主任的帶領下,該專業組致力于腦血管病治療的新技術創新、規范化分層分級治療及卒中的組織化管理。2012年,成為我國首批26家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基地之一。2012年底,腦血管病科并入神經內科后,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卒中多學科合作組織構架,形成了以神經內、外科腦血管病專業組為主體,包括放射科、介入科、康復科、急診科,并與心內科、內分泌科等相關科室緊密協作的一體化腦卒中防控體系。吳偉教授帶領的腦血管病介入團隊較早在神經內科領域開展腦血管病的血管內治療技術,已熟練開展缺血性腦血管病顱內、外動脈支架置入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和機械取栓術,顱內靜脈竇狹窄支架置入術、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腦動脈慢性閉塞再通術等。每年介入手術量為800-900臺,圍手術期并發癥控制在1-2%左右,處于省內領軍、國內先進水平。該專業組注重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建設,持續優化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流程,重視卒中防治關口前移和急救網絡建設。并設有標準化的腦卒中篩查和二級預防門診,設有獨立的腦血病區及NICU病房。該專業組承擔了多項衛計委國家和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及多項臨床研究及藥物試驗,其相關研究得到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省科技攻關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衛生廳基金的立項資助,參與了多項國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撐計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組近年來迅速發展。1999年神經內科率先開展肉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痙攣性斜頸等運動障礙疾病。2004年開始聚焦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的臨床和基礎研究。2006年神經內外科合作完成山東省第一例帕金森病腦深部電極刺激治療。2008年以來,劉藝鳴教授作為作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學組委員參與多項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診治指南和共識的撰寫,團隊參加4項國際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和多項國內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相關臨床研究。2016年獲“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山東省帕金森病分級診療技術支撐體系建立”,提高了山東省帕金森病診療水平。該專業組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省基金3項,國家十三五子課題2項,獲省科技廳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認知障礙專業組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在阿爾茨海默病、腦白質疏松癥等疾病的診治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獲得WHO研究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委研究課題6項,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貳等獎1項、叁等獎2項,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論文11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和出版“實用癡呆學”專著1部,并參與多項國內外臨床藥物試驗。神經感染與免疫專業組于1985年由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在山東省內率先成立,隨后在省內首次開展并完善了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技術、垂直電泳檢測腦脊液寡克隆區帶、腦脊液乳酸檢測、等電聚焦法檢測腦脊液寡克隆區帶等。近5年來該專業組完善了神經免疫疾病和顱內感染的診療路徑。建立了完善的重癥肌無力研究體系和臨床隊列,開展重癥肌無力臨床測評工具和抗體檢驗前指標影響因素、遺傳易感性、臨床和免疫學表型及生物標志物研究。開展炎癥性肌病、自身免疫性腦炎、炎癥性脫髓鞘性周圍神經病的自身抗體檢測和分子免疫學病理機制研究。已經建立相關疾病的樣本庫。近5年該專業組已經發表SCI論文近20篇,包括LancetNeurology、BMJ和Neurology等知名雜志的論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心身醫學專業組將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精神科學密切聯系,專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神經病學領域發展,在焦慮、抑郁、睡眠障礙、軀體化障礙等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頭痛和頭暈專業組在全國起步較早,研發了用于治療緊張性(型)頭痛和偏頭痛的純中藥制劑“靜痛靈膠囊”。并在我省神經科領域率先開展了頭暈與視頻眼震圖研究。參與了《中國偏頭痛防治指南》、《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等的制定。齊魯醫院神經內科還擁有腦脊液實驗室、肌電圖室、腦電圖室、腦血流圖室、神經肌肉病理實驗室、經顱磁刺激室、神經心理認知評估室、眼震電圖室等臨床輔助檢查實驗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