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一.科室概況六安市中醫院兒科現有工作人員28人,醫生人9,護士19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1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新生兒專科護士2人。現我科設備完善,擁有美國鳥牌呼吸機,STEPHAN牌CPAP機,血氣分析儀,飛利浦數據監護儀,早產兒培養箱,新生兒紅外線輻射搶救臺,藍光治療儀,經皮膽紅素測定儀,微量輸液泵,微量快速血糖分析儀,氧泵及氣泵霧化...
展開>>
介紹:
一.科室概況六安市中醫院兒科現有工作人員28人,醫生人9,護士19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1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新生兒專科護士2人。現我科設備完善,擁有美國鳥牌呼吸機,STEPHAN牌CPAP機,血氣分析儀,飛利浦數據監護儀,早產兒培養箱,新生兒紅外線輻射搶救臺,藍光治療儀,經皮膽紅素測定儀,微量輸液泵,微量快速血糖分析儀,氧泵及氣泵霧化儀等先進診療儀器。二.科室特色普兒病區采用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在小兒呼吸、消化、神經系統及泌尿系統等疾病的診治上取得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除常規西藥治療外,同時采用中醫辨證技術,配合中藥口服,中藥灌腸,中藥穴位貼服,中藥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可明顯的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新生兒病區為六安市最早開設的具有專科實力的無陪護新生兒病區,隨著呼吸機的應用,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技術的成熟,在新生兒及早產兒搶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重度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等危重疾病的搶救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中醫特色治療運用中醫辨證理論對個體臨床表現,因人施治,方法多樣。中藥口服:在辨證前提下,依據每位患兒獨特體質,開處寒涼溫熱,平淡甘苦辛不同方劑,配合我院地道藥材,通過煎煮,口服用藥。在治療慢性病(如慢性咳嗽、慢性腹瀉病、厭食、便秘等疾病)及功能性疾病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中藥灌腸:該方法處方原理同口服中藥,可免去患兒服藥之痛苦,家長喂藥之困難,將濃煎后之少量中藥,注入直腸,操作過程簡單方便,局部無損傷,藥物通過直腸粘膜吸收,療效確切。中藥穴位貼敷:將各類中草藥研成細粉狀,依據不同疾病不同臨床癥狀,加不同引經藥物(茶水、食醋、姜汁等)調和后,外敷于不同穴位(如大椎、肺俞、定喘穴、神闕、天樞、足三里等),通過皮膚粘膜局部吸收,起效快,簡捷方便無痛苦,易接受。成熟開展有:退熱貼,咳嗽貼,腹瀉貼,感冒貼,哮喘貼等。三.科室醫生簡介:1.宋才好,男,兒科主任,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委員,安徽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六安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及圍產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六安市醫療事故鑒定、病殘兒鑒定及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專家成員。精通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急癥的救治。對小兒重癥肺炎、腦炎、腹瀉病、腎炎及新生兒疾病有一套完善的診療體系。臨床經驗豐富,發表醫學論文十余篇。電話:139663033112.康家祥,男,兒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2003年畢業于安徽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一直從事兒科臨床工作,2008年在北京兒童醫院進修學校一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各類疾病,尤其擅長治療小兒腎炎、腎病及新生兒疾病。電話:188056417533.張勇,男,副主任中醫師,哮喘門診負責人。1991年畢業于安徽中醫學院中醫系,先后2次在安徽省立醫院普兒及哮喘科研班進修學習。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疑難病癥,尤其對兒童哮喘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電話:135056453494.解鋼,男,主治醫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南京兒童醫院進修學習一年,擅長兒科各類疾病的診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電話:139663055685.胡自然,女,主治醫師。2005年7月畢業于安徽中醫學院中醫專業,主攻兒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各種常見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電話:136372642986.李璐,女,主治醫師,醫學碩士。2010年6月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師從于武漢市兒童醫院鄢素琪教授。研究方向:小兒消化。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及兒科其他常見病。電話:158559552407.劉鋒娟,女,主治醫師2011年畢業于福建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擅長中西結合治療小兒各類疾病。電話:182978848138.吳萍,女,住院醫師。2010年6月畢業于皖南醫學院臨床醫療系,主攻小兒呼吸、消化及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電話:153574799279.張啟蒙,女,住院醫師,2015年畢業于安徽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擅長兒童哮喘及其他常見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電話:18326225787四.科室聯系方式及位置位于新大樓12層東,電話3326047。優勢病種與中醫特色療法肺炎喘嗽(肺炎)根據中醫兒科學辨證理論,將肺炎喘嗽分為常證:風寒閉肺、風熱閉肺、痰熱閉肺;變證:心陽虛衰、邪陷厥陰。在治療上:常證①風寒閉肺:治法:辛溫開肺,化痰止咳,華蓋散加減。②風熱閉肺:辛涼宣肺,清熱化痰,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③痰熱閉肺:清熱滌痰,開肺定喘,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變證:①心陽虛衰:溫補心陽,救逆固脫,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②邪陷厥陰:宜平肝熄風,清心開竅,羚角鉤藤湯加減。中醫特色治療(1)敷貼法生梔子9g,桃仁、明礬各9g。上藥研本,用醋調膏,貼于肺俞穴,治療小兒肺炎咳喘。炒白芥子粉30g,加入適量白酒,外敷肺俞穴,對寒痰壅肺的肺炎喘漱尤為有效。(2)中藥霧化吸入法炙麻黃、細辛、半夏、冬花、馬兜鈴、連翹、銀花、黃苓,水煎,每劑15ml,加生理鹽水15ml,吸入20分鐘,適用于痰熱壅肺型肺炎。泄瀉(腹瀉病)根據中醫兒科學辨證理論,將泄瀉分為常證:傷食瀉、風寒瀉、濕熱瀉、脾虛瀉、脾腎陽虛瀉;變證:氣陰兩傷、陰竭陽脫。在治療上:常證(1)傷食瀉:運脾和胃,消食化滯,保和丸加減。(2)風寒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藿香正氣散加減。(3)濕熱瀉:清腸解熱,化濕止瀉,葛根芩連湯加減。(4)脾虛瀉:健脾益氣,助運止瀉,參苓白術散加減。(5)脾腎陽虛瀉:補脾溫腎,固澀止瀉,附子理中湯加減。2、變證(1)氣陰兩傷:健脾益氣,酸甘斂陰,人參烏梅湯加減。(2)陰竭陽脫:回陽固脫,龍牡救逆湯加減。中醫特色治療1、推拿常用穴位:脾經、大腸、小腸、腹部、臍部、龜尾、七節骨等。操作方法:揉臍200次,摩腹5分鐘,推上七節骨100次,揉龜尾200次,補脾經300次,推大腸100次,清小腸100次。加減:風寒加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寒濕加揉外勞,揉天樞,按脾俞、胃俞,推坎宮,揉中脘;濕熱者,加揉中脘,搓臍、臍肚角,內運八封;脾虛,加推板門,運內八卦,揉脾俞、胃俞,捏脊,揉按足三里;脾腎陽虛,加揉腎俞。2、外治療法樟腦、白礬、松香、朱砂各等分,分別研末,混合均勻,裝瓶內蓋緊,2日后融合成膏,取少許捻成黃豆大,置臍中,外以膠布覆蓋,1日1換,用于各類型腹瀉。吳萸、蒼術各30g,丁香、胡椒各6g,焙干研末,取2g以菜油拌勻敷臍,外用紗布固定,1日1次。用于寒濕、風寒性腹瀉。五倍子、小茴香、肉桂、丁香、胡椒、吳萸、木香等分,焙干研末,每日1-2g,調敷臍部,每日1次。云南白藥0.5g,654-2半片研末,敷于臍部,1日1次。主治傷食瀉,或各型腹瀉伴腹脹、腹痛者。哮喘(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中醫辨證分型:發作期:寒飲停肺、痰熱雍肺;緩解期:肺氣虧虛、脾氣虧虛、腎氣虧虛。治療上:(一)發作期:寒飲停肺:溫肺散寒,化痰平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痰熱壅肺:清化痰熱,定喘止咳,麻杏石甘湯合蘇葶丸加減。(二)緩解期:肺氣虛弱:補肺固表,玉屏風散加減。脾氣虛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湯加減。腎氣虛弱:補腎固本,金匱腎氣丸加減。中醫特色治療1、藥物外治:桃紅膏:桃仁、杏仁、梔子各10g,白胡椒2g,糯米7粒,混合共研細粉。用時將雞蛋去黃留清,調和藥粉,攤在沙布上,敷貼雙側涌泉穴。敷12-24小時取下,可邊用1-3次,對哮喘發作有止哮平喘效果。冬病夏治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1g,甘遂、細辛各12g。共研細末,分成3份,每鬲10天使用1份。用時加生姜汁調稠如1分錢幣大,分別貼在肺俞、心俞、膻中穴,貼2-4小時揭去。若皮膚過敏,可提前揭去。貼藥時間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連用3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