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六安市中醫院腎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重點專科,安徽省重點中醫腎病專科及安徽省中醫腎病科研副組長單位。科室骨干先后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東醫院、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腎內科進行深造,技術力量雄厚。目前為六安市第一家、安徽省第二家可行腎活檢腎臟病理檢查醫療機構,并于2009年榮獲六安...
展開>>
介紹:
六安市中醫院腎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重點專科,安徽省重點中醫腎病專科及安徽省中醫腎病科研副組長單位。科室骨干先后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東醫院、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腎內科進行深造,技術力量雄厚。目前為六安市第一家、安徽省第二家可行腎活檢腎臟病理檢查醫療機構,并于2009年榮獲六安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1年建立了血液凈化中心,現擁有35臺世界知名品牌血液透析機,血液透析質量全市一流水平。2002年于六安地區率先開展腹膜透析技術,并形成了與血液透析優勢互補的格局,進一步提高了六安地區腎臟病替代治療水平。注重突出中醫治療腎臟病的特色,參與了三項國家級腎臟專病研究,其中包括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獨立取得省級科研項目一項:全自動結腸透析+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肯定。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間質性腎炎,痛風性腎病等腎臟疾病療效顯著。擁有腎病專科制劑3種:十味排石散、補氣活血顆粒、扶正排毒沖劑治療泌尿系結石、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衰竭療效滿意。先后在國家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包括《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西醫結合腎臟病雜志》等腎臟病學術核心期刊,其中科主任李傳平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成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56例》榮獲安徽省第三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優勢病種及特色療法慢性腎衰(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在中醫學中屬于“水腫”、“癃閉”、“虛勞”等范疇,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因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基礎上,由于腎單位進行性下降而出現以腎功能減退,體內代謝廢物潴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科室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揮中醫特色優勢,認為本病為臟腑虧虛為本,水濕、濁毒、瘀血為標,采取扶正排毒,活血化濕等方法,研制出“扶正排毒顆粒”、“補氣活血顆粒”等院內制劑,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同時,廣泛開展中藥結腸透析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患者,效果肯定。對終末期尿毒癥患者,可以開展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替代治療,為皖西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中醫特色護理中藥灌腸及中藥全結腸灌洗:灌洗液的主要成分為大黃、槐花、牡蠣等,以普通肛管進行保留灌腸或結腸治療儀治療,有助于吸附、排泄濁毒,對改善腎功能及腎性水腫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腎衰的早中期。情志護理腎臟病多數是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心情郁悶,失去信心,而尿毒癥患者、維持性透析患者更容易出現悲觀絕望,故護理期間要強化情志護理,指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重視保養精神,以寧靜、樂觀、愉快、恬淡的心情對待一切,情緒不可過于波動,安心休養。飲食調理根據“咸傷腎”、“淡滲濕”的原則,飲食宜淡不宜咸,適當飲水,少食酒、蔥、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精。食療處方如:(1)赤小豆、冬瓜煲生魚:健脾,利水,消腫。新鮮黑魚100~200g,去魚鱗和內臟,冬瓜連皮500g,赤小豆6g,加蔥頭5個,清水適量,不加鹽。(2)薺菜雞蛋湯:和脾,利水,止血。鮮薺菜500g切碎,燒半熟,加入雞蛋2只,清水適量,燒沸后即可食用,不加鹽。(3)草魚冬瓜湯:清熱解毒,利水化痰。草魚300克,冬瓜250克。將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魚,待魚煎至金黃色時取出備用;將冬瓜洗凈,去掉皮和瓤切成小塊;取一只砂鍋,放入魚、冬瓜、蔥、姜,加適量水和少許鹽,用小火燉熟。每日一劑,分1-2次食用。慢性腎炎的調護慢性腎炎的患者由于長期存在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甚至部分病人有腎功能下降等,故機體的抵抗力不免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故平時的養生調護十分必要的。病后慎起居:患腎病后,機體抵抗力弱,特別應順應自然氣侯變化,應注意衣著適度,免受風寒與濕露的侵襲。注意休息:充分的休息對療效及預后有很重要的關系,當出現蛋白尿、血尿增多,水腫加重、血壓升高,腎功能由穩定轉向惡化時,均應充分休息,直至病情緩解。在疾病的緩解期及恢復期則可適當進行鍛煉,如太極、散步等,但切勿過度勞累。慎用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解熱鎮痛劑等,也包括有些中草藥,如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等馬兜鈴科藥物。堅持隨診:腎臟疾病可隱匿進展,故腎臟病患者要堅持隨診,定期監測腎功能、尿常規、血壓等。不同的腎臟病理可以有相同的臨床表現,而不同的臨床表現可以有相同的腎臟病理。臨床蛋白尿及血尿的嚴重程度絕不能反應腎臟病理的嚴重程度。比如少量蛋白尿或血尿可以是硬化性腎小球腎炎,此時因絕大多數腎小球廢棄以致蛋白尿及紅細胞無法漏出,故蛋白尿或血尿可以較輕,一旦確診,預后較差;而大量蛋白尿或血尿可以是微小病變型或輕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適時干預,預后良好。故腎活檢腎臟病理是目前唯一確診腎臟疾病及判斷預后的金標準,也是指導臨床用藥最重要的客觀依據。自2002年始業已獨立開展腎活檢,2008年始獨立開展腎臟病理檢查,目前此項技術已趨完善,能滿足絕大多數病例確診需要。現已完成400余例腎活檢病理檢查,極大地提高了六安地區腎臟病診療水平,并于2009年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歷代對腎病的認識早在春秋兩漢時期,《黃帝內經》就已經有了腎病的記載,《素問·奇病論》:“有病龐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太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病生在腎,名為腎風”;《素問·風論》的“以冬壬癸中于邪者為腎風,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陰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素問·評熱病論》:“有病腎風者,面浮龐然壅,害于言……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干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說明腎風病是由“風”邪內擾于“腎”,發生了“水濕腫滿”的癥狀。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記載了多種行之有效的腎臟病治療方法。水腫是腎臟病的主要癥狀之一,《金匱要略》在《內經》基礎上將水氣病專篇論述,并創立了一套相應的治則方藥:①利尿:“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即謂見腰以下腫,水濕之邪在里在下,可用利小便法,使水濕通過小便而排出。②發汗:“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若見腰以上腫,水濕之邪在表在上,可用發汗法,使水濕通過汗液而散除。③攻下逐水:“夫水病人,目下有臥斜,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邪盛而正不虛,水氣太盛不能用利小便和汗法除去,且水腫明顯,尤其是腹水增多,可以攻下逐水之法治療。并創立了越婢湯、防已茯苓湯、越婢加術湯、麻黃附子湯、十棗湯、己椒藶黃丸、防己黃芪湯等治療水腫的方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