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專科,以及安徽省重點學科、專科,承擔著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外科研究所臨床和科研工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博士、碩士點帶教單位,為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主委單位,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科研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30余項科研項目,具有較強的臨床實力和科研水平。門診位...
展開>>
介紹: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專科,以及安徽省重點學科、專科,承擔著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外科研究所臨床和科研工作,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博士、碩士點帶教單位,為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主委單位,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科研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30余項科研項目,具有較強的臨床實力和科研水平。門診位于基地大樓4樓,常年配有高、中級職稱人員出診,每天平均2人次以上專家出,專科門診量12000人次。病房位于基地大樓17樓,全科開放床位50張,平均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年完成手術約1300余臺次,其中3-4類手術約80%以上。醫療特色1、胃腸外科(1)胃癌:常規開展各種胃癌的根治性手術,包括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以及早期的腫瘤內鏡下切除。在國內率先提出胃癌術后早期中藥腸內滴注方案,有效促進早期胃腸功能恢復和提高機體免疫力,利于術后早期康復和預防腫瘤復發,明顯提高患者生存期。(2)結直腸癌:常規開展各種結直腸癌的經腹腔鏡和開放性根治手術。在我院率先開展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性手術,相比傳統開腹手術,在保證根治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保護盆腔神經,提高低位直腸癌保留肛門的幾率,且創傷小恢復快。(3)腸梗阻:采用中西醫結合,提出“四維一體”理念,即根據患者不同臨床表現采用“中藥口服或者胃管注入”,“中藥灌腸”,“中藥敷臍”,“針灸”等,有效率達90%以上。針對部分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選用手術聯合中藥治療,即手術解除梗阻后聯合中醫藥治療,不僅可促進術后康復,且有效預防和降低術后腸粘連和梗阻的概率。(4)其他胃腸外科疾病診治:如胃腸道間質瘤、腸系膜腫瘤、各種胃腸道急腹癥。2、肝膽胰外科(1)膽石癥:常規開展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肝外膽管結石的診治。主要治療手術段包括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腹腔鏡保膽取石術,腹腔鏡聯合電子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腹腔鏡、膽道鏡、胰十二指腸鏡多鏡聯合治療復雜肝膽管結石;對于膽石癥的治療,利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鏡、電子膽道鏡等取出結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術后常規使用中藥,不僅可以促進殘余小結石的排出,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預防結石再生,贏得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2)肝、膽惡性腫瘤:肝膽惡性腫瘤包括膽囊癌、膽管癌、肝癌等。我科目前常規開展傳統和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膽囊癌根治術、膽管癌根治術。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肝膽惡性腫瘤,我科常規采取介入手術、膽道內支架技術,同時聯合中醫藥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胰腺疾病:常規開展急性胰腺炎、胰腺良性腫瘤、胰腺癌的的診治。主要治療手術段包括傳統和腹腔鏡下胰腺囊腫切除術、胰體尾切除術、全胰切除術、胰十二指腸聯合切除術,對于急性胰腺炎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對于復雜的胰腺腫瘤可采取介入手術、胰管內支架技術以提高患者生存率。3、脾臟外科治療肝炎肝硬化脾大脾亢、肝豆狀核變性脾大脾亢、門靜脈高壓癥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等。開展包括開腹及腹腔鏡下脾切除術,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脾臟部分栓塞介入聯合脾切除術;經頸內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出血靜脈介入栓塞術;內鏡下出血靜脈套扎和硬化劑注射術。學科帶頭人于慶生、潘晉方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了“精準脾切除術”的概念;提出應用中醫“治未病”防治脾切除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理念;以及“脾動脈盜血綜合征”的病理表現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目前脾切除手術數量一直居于全國首位,手術技術全國一流,不僅收住了全國各地的門靜脈高壓癥和脾大脾亢患者,而且尚有美國、澳門病人前來就診和手術,在國內外贏得了廣泛信譽。4、疝外科診療病種包括腹股溝斜疝、直疝、股疝,腹壁疝,切口疝等。在常規開展傳統疝無張力修補術的基礎上,已經實現疝外科手術的微創化,如腹腔鏡下腹股溝疝(包括直疝、斜疝、股疝)無張力修補術,腹腔鏡下腹壁疝無張力修補術,腹腔鏡下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等。5、甲狀腺外科診療病種包括各種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的良惡性疾病,如甲狀腺癌、甲狀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巨大甲狀腺腫物等。常規開展各種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癌根治術、甲狀腺結節切除術等;術中同時聯合神經檢測儀行術中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監測,有效的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專家介紹1、于慶生教授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名中醫,江淮名醫。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外科學實驗室和教研室主任,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外科研究所所長。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外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和專科(外科)、安徽省重點學科和專科(外科)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在外文、國家級、省級期刊先后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5部,獲得安徽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5項,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要從事:1.胃癌、腸癌手術和中西醫結合治療。2.膽囊和膽道結石手術和中西醫結合治療。3.脾臟疾病和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4.腸梗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5.甲狀腺疾病的手術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國內率先提出:胃癌術后早期腸內中藥滴注方案,精準脾切除術的治療理念,四維一體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等。2、潘晉方教授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普外一科副主任、中醫藥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癌專委會委員、疝和腹壁外科分會委員、安徽醫師協會ERAS分會常委。在外文、國家級、省級期刊先后發表論文20余篇、主編專著3部,獲得安徽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3項。擅長肝、膽、胰、脾、甲狀腺、胃腸道疾病的診治。在胃癌、結直腸癌的手術根治,術前、術后個體化治療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各種復雜性脾臟切除術,門奇斷流術有其獨到的見解。首創精準脾切除術,原位脾臟切除術,脾部分栓塞術后擇期脾臟切除術等;對各種復雜性腸梗阻、急慢性胰腺炎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3、梁久銀教授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梁久銀教授是安徽省腹腔鏡事業的開拓者,1992年率先在安徽省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填補了省內空白。至目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3萬例以上,在安徽省居于首位。此后又率先在省內開展腹腔鏡膽道探查術、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巨大食道裂孔疝修補術、直腸癌根治術等手術。歷任全國武警普外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全武警腹腔鏡臨床應用外科中心”主任。《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編委、安徽省外科學會常委、安徽省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委員、安徽外科學會腔鏡外科學組委員、安徽微創醫學會常務理事、安徽微創醫學會肝膽胰委員會副主委、安徽微創醫學會腹腔鏡委員會委員。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40余篇。發表英文譯文2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獲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一次、獲全國武警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三等獎四項、四等獎三項。擅長腹腔鏡下治療各種肝膽外科疾病,如肝臟良惡性腫瘤,各種膽道系統結石等。4、沈毅副教授男,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省全科醫學會消化道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腹壁與疝外科學組委員,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在外文、國家級、省級期刊先后發表論文20余篇、主編專著2項,獲得安徽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3項。主要擅長:1.胃癌、結直腸癌的規范化開放手術及腹腔鏡手術。2.腸梗阻的手術及中西醫結合治療。3.門靜脈高壓癥脾切除術及斷流手術。4.甲狀腺癌手術及各類腹壁疝的腹腔鏡手術。5、張琦副教授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國內鏡雜志》青年編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委員,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外科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安徽省膽石病專科聯盟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肝膽胰外科學組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外科分會腔鏡內鏡學組委員。在外文、國家級、省級期刊先后發表論文30余篇、副主編專著4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優秀青年人才基金1項,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專利3項。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臟、膽道外科疾病,胰腺疾病,胃腸道腫瘤,腹壁疝,各種類型腸梗阻,門靜脈高壓癥,急腹癥,淺表組織感染性疾病等。善于利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石病、脾大、腹股溝疝、切口疝、粘連性腸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闌尾炎等,并擅長運用多鏡聯合中醫藥治療復雜肝內外膽管結石,有效預防結石復發。醫學教育現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安徽省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壇新秀1名。承擔安徽中醫藥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學任務。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帶教實習生100余名,規培生150余名。另每年招收10余名其他地市級醫院專科進修生。每周安排高級職稱教學查房2-3次,每周安排科室業務講座1次。本專科同時承擔《中醫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外科學》任務,認真執行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各項教學工作。科學研究1.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消化道腫瘤的防治及基礎研究。(2)膽石癥的防治與基礎研究。(3)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合并脾大脾亢的防治及基礎研究。目前已取得研究成果:成長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即臨床醫療的國家隊),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專科,以及安徽省重點學科、專科。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外科研究所。建立安徽中醫藥大學博士點、碩士點帶教單位。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科研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30余項科研項目,具有較強的臨床實力和科研水平。先后獲得省部級和地市級一等獎各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200余篇,主編國家高等院校教材和副主編各1部,編寫2部,同時出版專著10余部,多項學術和技術成就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