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職業病科,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具有特色的科室之一,建科至今有近60年的歷史,前身為放射病研究室,始建于1964年,由原浙江醫科大學心血管病著名教授樓福慶親自創建,2003年改組為職業病科,是浙江省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職業中毒鑒定組、放射病鑒定組組長掛靠單位,2005年成為浙江省衛生廳批準的全省首批具有職業病診斷、職...
展開>>
介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職業病科,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具有特色的科室之一,建科至今有近60年的歷史,前身為放射病研究室,始建于1964年,由原浙江醫科大學心血管病著名教授樓福慶親自創建,2003年改組為職業病科,是浙江省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職業中毒鑒定組、放射病鑒定組組長掛靠單位,2005年成為浙江省衛生廳批準的全省首批具有職業病診斷、職業健康檢查資質單位,是浙江省職業病醫療救治中心掛設單位,也是本省職業病診斷與鑒定技術指導委員會和鑒定專家庫重要成員單位。目前科室設有職業病診斷辦公室、職業健康監護辦公室、輻射遺傳分析實驗室,竭力為廣大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提供優質的職業病防治服務,重點開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與評價,輻射遺傳指標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檢測與微核檢測,輻射損傷生物劑量估算,職業病診斷,核參試復退軍人傷殘等級評定等。人才薈萃職業病診斷醫師團隊,涉及9大學科23名臨床醫生,其中職業中毒診斷醫師13名、塵肺病診斷醫師5名、放射性疾病診斷醫師7名,有兩名醫生分別具有兩項資質,高級職稱11名,中級職稱12名,多數為省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專家庫成員。專科特色職業病科開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全省起步最早。60年代,放射病研究室為應對可能發生的核戰爭,做好大核戰爭醫學準備,以研究放射病而成立;70年代受國防科工委和衛生部委派,科室成員進入核武器爆炸現場,參與生物劑量與輻射效應的研究;80年代始,對軍工企業某鈾礦及全省醫療機構放射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研究電離輻射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 職業病科開展放射性疾病診斷和放射事故處理,全省起步最早。自1982年省衛生廳成立“浙江省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始,負責省內放射病的診斷鑒定,承擔核應急和放射事故處理,曾處理且記錄了浙江省首例,因輻射事故導致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病例,并持續醫學隨訪34年至病人患白血病死亡,最后診斷為職業性放射性腫瘤的完整病程;2015年,我們匯總分析全省1982至2015年確診的放射性疾病病例,并報告發病狀況。 職業病科開展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全省起步最早。該檢測可在核與放射事故條件下,估算受照人員生物劑量,現已成為放射人員職業健康評價的特征性指標,科室成員接受衛生部規范化專業技術培訓,多次通過全國染色體畸變估算生物劑量室間比對,為全省業務技術指導。 近年來,受浙江省民政廳委托,從2012年始,成為浙江省唯一承擔核參試部隊,涉核復退軍人職業體檢與傷殘等級評定單位,已連續開展評定近 2000例。科研教學職業病科承擔相關教學任務,2010年至2016年與省衛生監督所合辦全省多屆職業病診斷醫師培訓班,培養浙江省職業病診斷醫師人才隊伍;2013年舉辦全省“職業病醫療救治網絡醫院”會議,解讀宣貫最新職業衛生標準;2016年舉辦了浙江省首屆染色體與微核檢測技術培訓班,為期一周的培訓,從理論到實踐操作由本科室全程授課,全省30余家單位相關技術人員參加。2020年,為提升疾控機構公衛醫師能力和水平,國家衛健委試點公衛醫師規范化培訓,職業病科成為培訓基地重點輪轉科室,承擔著首批疾控機構33名公衛醫師的規培工作。 職業病科依托浙大一院優質的醫療和一流的平臺,在職業病診斷救治、職業健康監護、輻射遺傳實驗室檢測等方面,在省內外具有優勢和影響力。曾參與制訂放射性疾病國家診斷標準3項,科研成果數項,近年來,承擔包括省級、廳級科研課題多項,在國內外權威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數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