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徐州市中醫院介入科,自1997年始開展介入診療相關工作,2004年購置介入專用DSA機,隨后成立專業介入診療中心,配置專業人員,2008年組建介入診療專業團隊,開設介入病房,2013年成立獨立的介入科,歸屬臨床科室,同年獲得江蘇省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開展周圍血管介入和綜合介入資質”認證,2018年設立介入科門診。目前,科室設置專職病床10張,專職介...
展開>>
介紹:
徐州市中醫院介入科,自1997年始開展介入診療相關工作,2004年購置介入專用DSA機,隨后成立專業介入診療中心,配置專業人員,2008年組建介入診療專業團隊,開設介入病房,2013年成立獨立的介入科,歸屬臨床科室,同年獲得江蘇省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開展周圍血管介入和綜合介入資質”認證,2018年設立介入科門診。目前,科室設置專職病床10張,專職介入醫師5人,其中介入治療專業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碩士學位2人,綜合實力和業務水平在省內中醫院系統內位居前列??剖沂炀氶_展各種血管性疾病、腫瘤及綜合介入手術,部分開展腦血管疾病的診治??剖乙园l展專病為主體,結合中醫藥及中醫診療技術的應用,逐漸發展并建立了徐州市中醫院介入診療的特色項目,其中:輸卵管梗阻性不孕、子宮腺肌癥、異位妊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動脈閉塞癥、股骨頭壞死、脾功能亢進等的介入治療已居我市領先地位;碘化油+無水酒精超選擇栓塞原發性肝癌,碘化油+化療藥物栓塞治療肺癌等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專病及特色病種簡介:1、輸卵管梗阻性不孕近年來,輸卵管梗阻(阻塞)所致的女性不孕發生率不斷升高,通過“子宮輸卵管中造影”可以明確診斷,并能清晰顯示輸卵管阻塞的部位、形態等相關情況。介入輸卵管再通是治療輸卵管梗阻的主要方法,國內報道主要是使用導管、導絲疏通阻塞的輸卵管,其成功率達90%以上,受孕率約30%~50%。該科創新性提出以液體加壓的方法疏通輸卵管,術后配合中藥保留灌腸、宮旁側注、紅外線理療等中醫藥治療技術,再通成功率達95%以上,術后受孕率達70%以上,目前已成功治療3000例患者。由于其技術革新,獲徐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介入診療無一等獎),在本地區獲得患者及同道們的好評。2、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是因為其供血障礙所引起。通過介入穿刺技術,以細小導管進入股骨頭供血動脈血管,以改善微循環藥物通過壓力改變注入其中,原缺血的股骨頭供血得到明顯改善;術后再以擴血管、活血化瘀等藥物靜脈應用,輔以中藥外敷并紅外線理療,進一步促進股骨頭血液循環的好轉,疼痛等臨床癥狀得以明顯好轉,有效率達90%以上。介入治療股骨頭壞死是以改善股骨頭血供為主要目的,起到延緩骨質壞死的進展,適用于一、二、三期患者;而對于二期囊變并有硬化圈的患者尚需要骨科髓芯減壓手術,四期患者需要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流動在靜脈血管內的血液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變成了固體就是靜脈血栓形成了。血栓形成后阻塞了靜脈血液的回流,遠端肢體出現腫脹、疼痛;而血栓一旦脫落,隨靜脈回流進入肺內,形成肺動脈栓塞,引起憋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以危及生命,發生“猝死”。順行性下肢深靜脈造影是診斷DVT的“金標準”,該院以其作為DVT診斷的主要方法,避免了多數醫院以彩超檢查為診斷標準對髂靜脈段觀察不清的不足。DVT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置管溶栓術”,即取合適的部位穿刺靜脈血管,于血栓內置入溶栓導管,經導管以溶栓藥物直接作用于血栓內,促進血栓溶解。目前,對于發生于髂、股靜脈內的血栓,均可以有效治療,而對于發生于全下肢靜脈的血栓,尤其是膝關節上下部位的血栓難以置入導管并有效溶栓治療。該科自2014年起,創新性開展經患側股靜脈下行穿刺置管的方法,可以將導管順利置入上述部位,解決了國內全下肢型DVT置管溶栓困難這一難題。一般的,一月內的DVT基本可以完全溶解,1~3月的DVT大部分可以溶解,超過半年的血栓難以溶解,隨之出現慢性血栓綜合征,部分病人約5年后可以出現小腿的靜脈潰瘍,即“老爛腿”。4、下肢動脈閉塞癥各種原因致動脈血管阻塞,包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病足、下肢動脈栓塞等。動脈阻塞后遠側肢體缺血,出現疼痛、膚溫減低、膚色蒼白、無脈等癥狀,嚴重者趾端壞死,甚至需要截肢。動脈閉塞的治療主要是施行介入手術,于阻塞的動脈血管內以導管、導絲開通阻塞段,然后行溶栓、球囊擴張、支架成型等治療。對于膝關節以上的動脈血管閉塞,介入再通成功率達90%以上,而對于膝下動脈血管成功率僅為60%~70%。動脈閉塞好發于老年人,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壓、腦梗塞、糖尿病等慢性病變,手術風險相對較高,該科自2013年始,對高齡、多合并癥的下肢動脈閉塞患者,采取先行靜脈藥物治療觀察療效,療效不滿意者再行介入手術的整體治療方案。藥物治療以疼痛消失、行走距離明顯改善為目標,現有病例統計,總有效率達90%以上,使多數高?;颊弑苊饬耸中g的風險;對于藥物治療不滿意的患者再行考慮是否行介入手術治療,而介入手術治療中盡可能避免支架置入治療,規避支架后再閉塞、斷裂等風險。5、原發性肝癌介入化療栓塞術(TACE)是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80%以上的患者首選介入治療。該科在原發性肝癌的診療中更注重“精準”的要求:在診斷上,獨立閱讀影像資料,嚴格按國家原發性肝癌的診療標準執行,對不典型病例施行穿刺活檢或動脈造影以明確診斷,目前,已為近20例擬診為“原發性肝癌”的患者否定了診斷。在治療上,術中以細導管超選擇到腫瘤供血分支動脈后再行栓塞術,瘤體栓塞更徹底,周圍正常肝組織損傷少,患者術后副反應輕微,3~5天即可消失;栓塞腫瘤使用液體栓塞劑,可以到達瘤體“深部”,在對腫瘤殺滅作用更強的同時,瘤體側支血管形成的可能降低,栓塞后腫瘤穩定時間更長;在液體栓塞劑中加入無水酒精,加強對瘤體內血管網的破壞,進一步提高對腫瘤的殺滅作用。近年來,在醫院“中醫腫瘤多學科聯合診療”機制下,對經介入栓塞后瘤體穩定的肝癌患者實施瘤體切除術,輔以中醫藥的應用,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提高患者綜合體質,明顯提升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6、子宮腺肌癥及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組織異位于子宮肌壁間,其隨月經周期增長及脫落卻難以排出,子宮被動增大,即子宮腺肌癥,其主要的癥狀為“痛經”及月經量增多。介入治療是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穿刺,引入直徑約1mm的細導管,進入子宮動脈,以栓塞劑堵塞子宮動脈分支,阻斷“異位病灶”的供血,終止其增長;而正常子宮通過側支供血可以維持其功能(規律性月經及受孕)。目前已成功治療300余例患者,總有效率90%左右。本治療方法對于合并有盆腔內其它臟器如卵巢、網膜、直腸、膀胱等異位病灶的患者效果不理想,但即使療效“失敗”,不會加重患者病情,不影響患者施行其它治療方法;而治療有效者不僅避免了開腹手術的創傷,術后恢復快,還可以保留子宮的功能。子宮肌瘤介入治療同子宮腺肌癥。7、異位妊娠異位妊娠即宮外孕,由于孕囊生長至一定大小后會破裂,引起“大出血”,嚴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及時“清理”孕囊。介入治療是通過穿刺技術,于股動脈內引入導管至子宮動脈(孕囊供血動脈),以“殺胚藥物”甲氨蝶呤稀釋后局部緩慢灌注,再以短效栓塞劑堵塞子宮動脈。孕囊因殺胚藥物及供血被阻斷而液化壞死,然后吸收,局部功能得以保留;即使孕囊破裂因其供血動脈被阻斷而不會出現大出血;堵塞子宮動脈的栓塞劑3周左右逐漸吸收,子宮動脈血供可以恢復。本方法適宜輸卵管近、中段及宮頸部異位妊娠,輸卵管遠段異位妊娠因合并卵巢動脈供血而效果不理想,甚至無效,不可避免的需要再次婦科手術,但“大出血”的風險顯著降低。8、脾功能亢進各種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出現門靜脈高壓,隨病情進展,后者致脾臟增大,功能“亢進”,大量血細胞被其“殺滅”,引起白細胞、血小板甚至紅細胞下降,即出現“脾亢”。脾亢的傳統治療方法是外科開腹后行脾臟切除術,雖然徹底的治療了脾亢,但也去除了脾臟“處理衰老血細胞的本職工作”并降低了免疫功能。介入治療是通過股動脈穿刺技術,引入導管至脾動脈,以栓塞劑堵塞部分脾動脈,達到緩解脾亢的目的。該科通過技術改進,采用術前CT確認脾臟亢進的主要部位,以微導管超選擇進入其中后予以選擇性栓塞,并于脾臟不同部位的分支血管采用不同程度的分級栓塞方法,有效的栓塞了脾實質內主要的亢進區,保留脾臟的免疫功能區,在解決了脾功能亢進的同時充分保留了其免疫功能,術后反應輕微,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9、支氣管肺癌術前確診后,以病理組織及血液行“基因檢測”,確定不同病人的敏感化療藥物,通過介入穿刺技術,選擇肺部癌組織的供血動脈(支氣管動脈),以上述“敏感化療藥物”稀釋后緩慢灌注,再以栓塞劑混合化療藥物栓塞。一般的,經過2~3次治療,瘤體縮小明顯,控制滿意,副反應輕微(無明顯脫發及白細胞下降),療效明顯。10、宮頸癌通過介入穿刺技術,引入導管至雙側髂內動脈,通過造影查找瘤體供血動脈(主要為子宮動脈),超選擇進入其中,以化療藥物稀釋后灌注,再以短效栓塞劑混合化療藥物栓塞。術后2~3周行婦科子宮切除術。現有病例顯示,經介入治療后宮頸瘤體明顯縮小,周圍淋巴結轉移發生率低,逆轉了腫瘤的分期;行婦科子宮切除術時出血量減少。經介入與手術聯合,宮頸癌的療效及預后明顯提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