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消化內科有核定床位44張兼管胃腸鏡室,具有先進的胃鏡、結腸鏡、膠囊內鏡、十二指腸鏡等設備。能熟練開展各種消化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腸病、炎癥性腸病、胰膽管疾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等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獨立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奧狄氏括約肌切開術(EST)、膽總管取石、鼻膽管引流(ENBD)、食管曲張...
展開>>
介紹:
消化內科有核定床位44張兼管胃腸鏡室,具有先進的胃鏡、結腸鏡、膠囊內鏡、十二指腸鏡等設備。能熟練開展各種消化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功能性胃腸病、炎癥性腸病、胰膽管疾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等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獨立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奧狄氏括約肌切開術(EST)、膽總管取石、鼻膽管引流(ENBD)、食管曲張靜脈套扎術和硬化劑注射、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內鏡下粘膜下剝離術(ESD)、食管及腸道支架置入術、胃腸道息肉電切術、消化道出血的急診內鏡診治及止血、無痛胃鏡及腸鏡、肝囊腫置管及無水酒精灌洗、經導管腫瘤供血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等多種治療技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科室地址:江蘇省蘇州市西二路2號2號樓3樓27病區科室電話:62362027目前科室有博士3名、碩士10名、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6名,床位42張,附設內鏡中心。科室在蘇州地區率先開展了消化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如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硬化劑治療等。在重癥胰腺炎及炎癥性腸病等危重疑難病例診治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范的治療方案,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專科前沿方面,科室匯集了“3E”診治,及EMR/ESD、EUS和ERCP。率先開展了染色內鏡/NBI結合放大內鏡診斷消化道早期腫瘤技術,提高消化道早期腫瘤檢出率,并成功聯合EUS開展了消化道早期腫瘤的內鏡治療。較早地開展了膽胰疾病的診治,在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檢查、ERCP+EST膽道取石、膽道支架置入治療梗阻性黃疸、急診ERCP+鼻膽管引流治療化膿性膽管炎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較早的開展了膠囊內鏡診斷小腸疾病、超聲內鏡診斷消化道粘膜下病變等,進一步完善并開展了疑難消化道疾病的診治。科室現有多個課題,近年在國內外期刊雜志發表了數篇文章。蘇州市消化營養研究中心(消化內科)成立伊始迄今已逾三十春秋,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現有床位48張,設有內窺鏡室、實驗室;16名醫師、9名研究人員,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4名、博士學位3名、碩士學位13名、南醫大碩士研究生生導師2名。醫療特色:炎癥性腸病、膽胰疾病、消化道腫瘤等;全年門診人數4萬余人次,住院人數3000余人次,內鏡檢查治療15000余人次。研究方向:炎癥性腸病等,在國內最早開展新型生物療法(英夫利昔單抗)治療克羅恩病,在蘇州率先將糞菌移植應用于炎癥性腸病,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業績:近年來,成功舉辦多期炎癥性腸病省級和國家級繼續教育班;2017年成為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中國炎癥性腸病聯盟江蘇省炎癥性腸病中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獲得科研經費200多萬元;在國際和國內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60余篇。歷史印記:1988年10月18日,經蘇州市科委、市編制委批準,以我院消化內科為依托,設立蘇州市消化營養研究中心,編制35人。1991年4月4日,我院根據江蘇省衛生廳科技處的意見,向蘇州市衛生局請示啟用“蘇州市消化系疾病與營養研究所”名稱。是年4月17日,經院黨委決定:鄭家駒任所長,王毓明任副所長。是年8月8日,蘇州市衛生局批復,龔正亮(1995年省衛生廳、省中醫管理局命名為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任蘇州市消化系疾病與營養研究所名譽所長。1993年8月18日蘇州市編制委《關于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增編的請示》批復:蘇州市消化營養疾病研究所人員編制按原批復不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