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內科,由已故風濕病學專家曾慶馀教授創建于1983年,為國內較早成立的集醫、教、研于一體的風濕病專科。科室特色一、科室發展歷程1993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95年獲準成為風濕病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6年起成為廣東省衛生系統“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汕頭市“四一一五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汕頭大學“211工程”重點...
展開>>
介紹: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內科,由已故風濕病學專家曾慶馀教授創建于1983年,為國內較早成立的集醫、教、研于一體的風濕病專科。科室特色一、科室發展歷程1993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95年獲準成為風濕病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6年起成為廣東省衛生系統“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汕頭市“四一一五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汕頭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專科、汕頭市臨床重點專科。2002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養碩士及博士研究生40多名。2005年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評審,是廣東省風濕病專業首批兩家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之一。2009年成為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STAR)成員。2011年成為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成員。2017年成為中國風濕免疫病醫聯體聯盟成員單位。2015~2017年連續三年入圍“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風濕病學與自體免疫病學專業”全國排行100強。2019年獲得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頒布的2018年度華南區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提名。2020年參與中國醫師協會干燥綜合征協作組《原發性干燥綜合征診療規范》的撰寫。二、科室概況和現有規模目前科室醫生11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博士后1人,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4人,本專科設有住院病區、專科門診、風濕病實驗室、骨密度檢查室、肌肉骨骼關節B超檢查室等。三、醫療工作實力每年專科門診量逾3萬人次,住院人數近千人次,建立了規范的門診患者隨訪制度,擁有完整的門診患者長期隨訪資料。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結合本土的臨床實際,總結出許多具有特色的先進臨床診療項目,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誘導緩解和維持緩解治療、免疫聯合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CT導引下骶髂關節細針穿刺病理活檢在脊柱關節病診治中的應用、甲襞微循環檢查評估風濕病微循環病變等、引進西門子AcusonOxana超聲檢查儀應用于風濕病患者肌肉骨骼關節檢查及相關臨床研究等,服務于患者取得顯著效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獲得廣大患者的信任。四、科研工作及成果風濕內科一直致力于風濕病的早期診斷、規范化治療及流行病學研究。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強直性脊柱炎早期診斷和規范化治療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骶髂關節解剖、X線投影最佳體位、CT、MRI以及病理組織學研究等,取得一定成果,提高了該病的診斷治療水平,研究成果獲得2005年汕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成功舉辦兩屆“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全國協作組會議”,提出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方案,被業界稱為“汕頭標準”而收錄于《內科疾病診斷標準》(貝政平主編,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一書中,對推動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診治具有重要意義。風濕內科自1986年起與國際風濕病學學會聯盟(ILAR)合作進行風濕病流行病學研究開始,至今已在汕頭、上海、北京、山西太原等地開展了6次大規模風濕病流行病學調查,其系列成果為我國風濕病流行病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風濕內科其他研究方向還包括:改變病情抗風濕病藥的遺傳藥理學研究、風濕病相關骨質疏松癥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研究等;2009年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診斷、綜合治療的研究》,以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ArthritisResearch&Therapy》、《中華內科雜志》、《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等知名雜志,并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風濕內科還參與并完成了多項國際、國內多中心風濕新藥的藥物臨床試驗,有力地推動了抗風濕病新藥的發展,為提高風濕病診療水平提供循證醫學證據,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此外,風濕內科在原有專科門診的基礎上,成立了專病診療隊伍,率先在粵東地區開展了風濕病特色專病門診。專病門診主要是針對已經診斷明確的某種疾病,提供更加專業化和系統化治療的專科門診。目前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內科第一批開設的專病門診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專病門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