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空軍總醫院疼痛科,于1991年創辦疼痛門診,經過20余年的臨床實踐,借助本院病源優勢,形成了對脊柱源性疼痛、帶狀皰疹神經痛、癌性疼痛等疾病的獨特治療效果。為完善醫院脊柱病診療學科體系,2014年成立了疼痛科,增設獨立病房,按照建制科室進行管理。主要開展各種慢性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教學和研究。重點采用藥物、介入、微創手術、脊髓電刺激及鞘內鎮...
展開>>
介紹:
空軍總醫院疼痛科,于1991年創辦疼痛門診,經過20余年的臨床實踐,借助本院病源優勢,形成了對脊柱源性疼痛、帶狀皰疹神經痛、癌性疼痛等疾病的獨特治療效果。為完善醫院脊柱病診療學科體系,2014年成立了疼痛科,增設獨立病房,按照建制科室進行管理。主要開展各種慢性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教學和研究。重點采用藥物、介入、微創手術、脊髓電刺激及鞘內鎮痛泵等技術方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等脊柱退變癥、帶狀皰疹等神經病理性疼痛及癌痛等疾病進行治療。一、藥物及介入診療1、硬膜外腔類固醇注射:是指將少量的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注射進入硬膜外腔和神經根周圍,可快速消除神經根周圍炎癥,緩解腰腿疼痛的一種微創技術方法。它是國內外通用的有效診療手段。適應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骨質增生、椎管狹窄或其它病源引起的神經根炎性水腫、帶狀皰疹神經痛等。2、影像引導下藥物注射:硬膜外腔、背根神經節、關節突關節等注射治療脊柱源性疼痛。3、選擇性神經根阻滯:對病變神經根進行選擇阻滯的方法,具有治療和診斷雙重作用。適應證:影像學不能確診的單或多節段脊神經疼痛等。4、椎間盤造影:在X線透視或CT引導下,將一定劑量的造影劑注射入椎間盤髓核腔內,通過觀察髓核和纖維環的完整性,判定椎間盤的病理特點。對盤源性疼痛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5、關節腔注射:治療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關節炎病。6、星狀神經節注射: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原發性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失眠癥、全身多汗癥、眩暈、全身性白癬、皮膚搔癢、溢脂性皮炎、腦卒中后疼痛、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慢性疲勞綜合癥等全身疾病。頭面部,頸肩及上肢等疾病;7、痛點注射:肌肉痛、骨筋膜痛,網球肘等;8、小針刀療法:治療各種軟組織疼痛、脊柱相關性疼痛、骨關節周圍炎、腱鞘炎等。二、微創手術1、脊柱內鏡(椎間孔鏡)手術經皮膚細小切口把光源,攝像機和手術器械插入脊柱病灶部位,通過傳輸到監視器中的圖像,引導操作器械實施手術。經椎間孔路徑或椎板間路徑進入椎管最為常用,可視化突出髓核摘除、椎管減壓,是一種最小損傷正常組織結構的微創手術。與經消化道或尿道等自然開放性孔道的腔鏡手術不同,脊柱內鏡手術需要經皮膚穿刺建立工作套管,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點和難點之一。手術特點:1、局麻下置入工作套管;2、鏡下切除病變組織、椎管減壓;3、皮膚切口約1厘米;術者與病人術中全程可進行語言交流;4、術后平臥2小時后即可下地;5、安全、舒適、效果好。適應證:1、各種類型腰椎間盤突出或脫出;2、椎管狹窄癥;3、椎間孔狹窄癥;4、盤源性腰痛;5、腰椎術后疼痛等。2、BacFuse棘突固定融合術BacFuse是一種椎體棘突間固定融合裝置,由融合板(母板和子板)及鎖緊螺釘組成。該技術于2011年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準,2013年引入國內使用,因其操作簡單、創傷小,恢復快,應用前景較好。手術原理:經后路用BacFuse融合板將棘突間撐開并固定上下兩個棘突,可使椎間孔、側隱窩及椎管容積擴大,使椎間盤壓力減輕、突出間盤部分回縮,使疼痛等癥狀消失。融合板內填充植骨材料(自體骨或同種異體骨)實現棘突間融合,既可以保護椎間盤及其功能,又能夠維護脊柱穩定。技術優勢:①保護椎間盤及其功能:BacFuse手術不人為切除椎間盤,而是使間盤壓力減輕,保留椎間盤及椎間隙高度,保護了椎間盤的功能,使腰椎活動仍然以單個椎體為單元,故相鄰節段間盤活動度和應力不會明顯改變,實現了治療和保護椎間盤的雙贏。②脊柱穩定器:BacFuse依靠融合板上的鉚釘緊密固定于棘突之間,融合板內可以植骨實現棘突間融合,可以更好地穩定脊柱結構,減少椎體在屈伸、側彎、旋轉等方向上的異常運動,維護脊柱前中后柱的穩定。③對相鄰椎間盤及脊柱結構無明顯影響,不易發生融合術后鄰近節段病(ASD)。④微創、安全:創傷小,出血少,能極大地解決老年患者手術耐受性差的問題。適應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盤源性腰痛、胸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癥等脊柱退變性病變。3、骨水泥注射術(椎體成形術)在局麻下用細針經皮穿刺入病變椎體,將生物材料(骨水泥)注射入病變椎體(骨質)。一方面,骨水泥滲透入骨小梁,使松質骨得到加固,增加椎體抗壓強度,預防椎體塌陷。另外,骨水泥凝固的過程中釋放熱量,局部溫度可高達80℃,可損毀細小的感覺神經末梢,消除疼痛,也可殺滅腫瘤細胞。適應證:老年骨質疏松癥壓縮性骨折(頑固性疼痛),椎體血管瘤,椎體轉移瘤,椎體骨髓瘤等。4、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手術原理:經過40°低溫消融和70°熱凝皺縮,精確而可控地使椎間盤髓核體積縮小,降低盤內的壓力,從而減輕間盤組織對神經根的壓迫刺激,而達到消除疼痛和治療的目的,是創傷最小的脊柱微創手術。適應證:頸椎病,盤源性腰痛,椎間盤膨出所致的四肢麻痛,頸源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疾病的治療。5、Disc-FX系統椎間盤減壓術Disc-FX系統是AnthonyT.Yeung(楊氏)在其15年脊椎內窺鏡工作基礎上創建的脊柱微創手術。它采用比椎間孔鏡的工作通道(直徑6.3-8.0mm)更加細小的通道(直徑3mm),在一次手術中整合髓核摘除、射頻消融、纖維環成型3種技術操作。一次手術達到多種目的,能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及成本,卻與椎間盤鏡及常規開窗手術有相同的優良效果,但創傷極小。適應證:治療包容性腰椎間盤突出、盤源性腰痛。6、神經射頻損毀術通過溫度調控選擇性地阻斷傳導痛覺的Aδ、C纖維(既緩解疼痛又保留局部觸覺)。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蝶腭神經痛、頑固性腰背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等。7、硬膜外間隙松解置管術經皮穿刺硬膜外腔松解,把精細輸液管放入病變神經節位置,持續靶向藥物輸注。主要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頑固頸椎病等。8、鞘內鎮痛泵植入術將藥物經微量泵直接注入鞘內(蛛網膜下腔)作用于中樞神經受體達到鎮痛目的,可大大提高藥效、減少藥量。有可植入輸注港和全植入嗎啡泵兩種。適應證:傳統給藥方法或手術治療不能取得好的鎮痛療效,用藥量較大出現便秘、嗜睡等副作用。常用于癌痛、手術后頑固性腰腿痛等。優勢:⑴、用量小,副作用少且輕微;⑵、可根據疼痛情況選擇不同輸注模式;⑶、其用量相當于:口服:胃腸外:硬膜外:鞘內300:100:10:1三、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的綜合治療帶狀皰疹(HerpesZoster)由水痘病毒引起。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經過呼吸道侵入潛伏在宿主的神經節中,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病毒被激發繁殖,致使受累神經節及相應周圍神經炎性病變、出現所屬皮區疼痛、痛覺過敏(超敏)。許多帶狀皰疹患者常常在皮膚損害愈合后仍然遺留神經的無菌性炎癥,導致神經發放異常沖動,出現頑固性神經痛(PostHerpeticNeuralgia)。強調皰疹早期藥物干預,減少皰疹后神經痛發病率。疼痛科創新藥物配伍調控治療皰疹及后遺神經疼痛。對受累神經靶向藥物注射或射頻,使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不再困難。四、脊髓神經電刺激:將電極植入脊柱椎管內,以脈沖電流刺激脊髓神經產生異樣感,這種感覺易耐且可取代疼痛,從而有效緩解頑固性神經性疼痛。高頻刺激模式有可能完全阻斷疼痛信號經脊髓向大腦傳遞,有效提高生活質量。也被稱為“綠色療法”,發展至今已超過40年,其長期療效和安全性已被證實。適應證:腰椎術后疼痛綜合征,外周缺血性疼痛,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頑固性腰腿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