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建科于2003年,現設置病床140張(含外科43張),分設腦病一區、二區、三區(外科)、NICU。年收治患者近4000余人次。通過數年的努力,腦病科目前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廣東省十二五、十三五及廣州市十三五中醫腦病重點專科、十三五廣州市“中醫腦病護理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卒中中心”,中醫藥防治中風聯盟“卒...
展開>>
介紹: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建科于2003年,現設置病床140張(含外科43張),分設腦病一區、二區、三區(外科)、NICU。年收治患者近4000余人次。通過數年的努力,腦病科目前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廣東省十二五、十三五及廣州市十三五中醫腦病重點專科、十三五廣州市“中醫腦病護理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卒中中心”,中醫藥防治中風聯盟“卒中中心建設單位”、“國家顱內血腫微創穿刺術技術推廣基地”、中國中醫研究促進會腦病分會副主委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常委單位,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及江西中醫藥大學博士教育點。科室共分6大部分,包括門診急診綠色通道、腦病(內、外)、康復、重癥監護治療病房(NICU),中西結合腦病研究所,專科功能檢查室等。規劃140張床位,其中神經重癥監護(NICU)床位9張。配備有腦電圖、肌電圖、腦干及運動誘發電位TCD,血栓監測系統等先進的專用專科設備,擁有美國GEG公司的DSA的神經介入設備,飛利浦核磁共振成像系統,西門子64排螺旋CT,彩超等先進設施。科室擁有雙通道神經生物反饋系統、經顱磁刺激儀、多功能腦血管治療儀、中頻治療儀、多功能電腦中藥董蒸按摩機、反負重訓練系統、美國智能減重生物反饋復合訓練系統及德國MOTOMed康復訓練系統等完備治療設備的近200平方米專科康復室。專科的發展,得到了國內多位頂級專家的悉心指導及大力支持。南方醫科大學陳寶田教授以及廣東省中醫院,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業內專家在專業指導、人才培養、學科規劃、技術交流等方面都給予了無私的支持與幫助。在學科帶頭人陳朝俊教授,專科骨干胡建芳教授,楊沛群教授等的帶領下,緊跟醫學科技前緣同時,在"整體觀念"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思想指導下,強調中西醫、內外科結合,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針對卒中多因素,多環節、多靶點損傷的病理特點,以“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為依托,“腦病一體化診療服務”為運作模式,應用中醫、西醫、康復醫療等手段對中風及其它腦病患者進行急救期搶救、治療及后遺癥期康復等全程醫療服務。科室創新中醫理論,研制專科制劑,療效獨特,創GDY綜合治療方案在大面積腦梗死、腦干梗塞等的救治以及升清開竅法對重癥腦損傷昏迷促醒方面取得良好進展。全面開展腦病中西內外結合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課題6項,主持省級科研課題6項,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市級4項,區級6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廳局級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縣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近年有50篇論文在省、國家級雜志上發表。國家核心期刊學術論文30余篇。SCI論文數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3部(副主編)。腦病科(神經內科)是國家高級率中中心建設單位、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專科,“國家衛生部顱內血腫微創穿刺術技術推廣基地”。一、擁有優質的人才隊伍有主任中醫師3人,廣東省名中醫1名,廣州市優秀中醫人才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博士4人,碩士6人,同時配備了專業的康復治療師,人才資源雄厚,梯隊合理。并與中山醫,省人醫,南方醫院,珠江醫院等上級醫院有著廣泛的聯系。是目前醫院技術力量最為雄厚、人才資源最為豐富的科室之一。二、擁有先進的設備和一流的病房環境不斷改善住院環境,住院部2樓增設為腦病二區,調整后腦病一區住院床位45張,腦病二區床位43張,NICU床位9張,合計97張。除了選擇了住院樓唯一具有康復平臺條件的病區,先后在原有螺旋CT、多功能生化實驗室等基本條件基礎上,配備了三維彩超、EMS-9UB型血管經顱多普勒動態血栓監測診斷系統、腦電圖、肌電圖、腦誘發電位,紅外熱圖經絡探病,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設備以及雙通道神經生物反饋系統、血液生物平衡治療儀、多功能腦血管治療儀、中頻治療儀、多功能電腦中藥董蒸按摩機、反負重訓練系統、智能減重生物反饋復合訓練系統等全套的康復訓練設備為基礎的功能康復室。三、腦病科下設亞專科介紹1、神經重癥學組:學組負責人為陳朝俊博士、教授,鄭友康碩士為后備培育人才。神經危重癥救治水平,是學科的發展的重要指標,腦病科神經重癥監護病房(NICU)于2016年設立。擁有呼吸機、腦電誘發電位、經顱多普勒、亞低溫等先進設備,可開展多項床旁檢測,如顱內壓監測、腦代謝監測、腦血流監測、腦電活動監測等等。開展了腦損傷及系統損傷評估、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大面積腦梗死的早期治療、癲癇持續狀態診治、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伴呼吸功能衰竭治療、重癥神經系統疾病營養支持等中西結合治療取得良好效果。尤其陳朝俊教授獨創的GDDY治療卒中重癥及升清法治療重癥昏迷促醒取得獨特效果,成為NICU的重要中醫特色療法。NICU開設至今共收治469人次,效果良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課題2項,主持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2、腦血管病學組:學組負責人為楊沛群碩士,主任中醫師,謝麗英博士為后備培育人才。腦血管病以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成為嚴重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疾病。腦血管病主要涵蓋了腦缺血性疾病、腦出血性疾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畸形出血等)、顱內外動脈狹窄等疾病。腦血管病以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成為嚴重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疾病。科室常規開展上述腦缺血性疾病救治,以“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為依托,“腦病一體化診療服務”為運作模式,應用中醫、西醫、康復醫療等手段對中風及其它腦病患者進行急救期搶救、治療及后遺癥期康復等全程醫療服務。并已開通卒中綠色通道,確保缺血性卒中患者及時救治。3、神經肌肉疾病學組:學組負責人為胡建芳博士、主任中醫師。神經肌肉疾病是一大類累及脊髓、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和骨骼肌的疾病,包括周圍神經病、重癥肌無力、肌病和多系統萎縮等,可由基因突變、免疫缺陷、炎癥、中毒等因素引起。雖然因病變累及部位及性質不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往往出現四肢肌肉麻木無力,也可發生眼肌、喉肌或四肢肌肉障礙,影響發音和吞咽,嚴重的發展到無法吞咽,甚至造成嚴重殘疾等。科室運用中西結合綜合治療及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治療卒中后偏癱、吞咽困難、失語以及周圍神經損傷,神經肌肉病等疾病。具有良好療效,并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參與多項國家級、省廳級及市級科研項目,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1部,并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4、癲癇病及腦電生理學組:學組負責人為劉媛副主任醫師。目前科室有獨立的腦電生理功能檢查室,常規開展意識障礙性疾病(嗜睡、昏迷),顱內占位性病變(腦腫瘤、腦膿腫、腦轉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腫),癲癇,顱腦外傷(腦震蕩、腦挫傷),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腦電生理檢測診斷及臨床工作,對如癲癇及帕金森等運動障礙性疾病的中西結合診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對難治性癲癇的中西結合診療頗有心得。5、神經介入學組:學組負責人為賈翔博士及曹野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員黃毅碩士、彭志超碩士。介入治療技術作為一種新型創傷小、療效顯著的治療技術,神經血管介入的主要目標是使狹窄或閉塞血管恢復通暢,防止栓子脫落形成新的血管閉塞,維持腦組織正常供血,延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促進血管病變的恢復。科室擁有美國GE9000.DSA設備,目前已開展神經介入技術包括:全腦血管造影術(DSA)、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動脈溶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等,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2013年來已開展各種腦病介入500余例,療效顯著。6、認知障礙及周圍神經病變學組:學組負責人為劉天福碩士,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員羅康瑞碩士。統計表明70-79歲老人老年性認知障礙患病率為2.2%,隨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以80-95歲以上高達48%。周圍性神經病變亦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疾病,本科引進經顱磁刺激儀,艾灸治療儀,腦血管病治療儀等先進設備,結合中醫辨證治療,常規開展周圍神經病變及老年認知障礙等疾病診療,中西結合診療特色突出,效果良好,深受好評。7、神經康復學組:神經系統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包括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情感認知障礙、言語和語言障礙、吞咽障礙、排泄障礙及心肺功能障礙等,神經康復學是專門研究神經系統疾病所致障礙的預防、評定和康復的學科。科室康復中心擁有雙通道神經生物反饋系統、經顱磁刺激儀、多功能腦血管治療儀、中頻治療儀、多功能電腦中藥董蒸按摩機、反負重訓練系統、智能減重生物反饋復合訓練系統等完備治療設備,并擁有近200平方米專科康復室,治療病種以腦卒中、腦外傷的急性期及恢復期為主。此外還對神經系統其他疾病如顱內腫瘤切除術后、腦炎、帕金森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脊髓炎、多系統萎縮等所致殘的患者予以康復治療。已開展多項診療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包括:神經康復評定、運動再學習技術、運動想象療法、減重步行訓練、強制性運動療法、經顱磁刺激治療失語及認知障礙、生物反饋、偏癱肢體訓練以及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如針灸、推拿、藥物、熏蒸、洗浴等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