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放射科,成立以來一直承擔口腔影像診斷學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任務。現為廣東省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主委單位,中華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常委單位,是華南地區口腔頜面影像診斷龍頭單位。開展項目涵蓋胸部及口腔頜面部X線診斷、口腔CT診斷、牙體牙髓疾病影像診斷、牙種植術前后影像分析、正畸前后影像分析等較全面的口腔頜面部的影像診斷與...
展開>>
介紹: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放射科,成立以來一直承擔口腔影像診斷學的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任務。現為廣東省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主委單位,中華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常委單位,是華南地區口腔頜面影像診斷龍頭單位。開展項目涵蓋胸部及口腔頜面部X線診斷、口腔CT診斷、牙體牙髓疾病影像診斷、牙種植術前后影像分析、正畸前后影像分析等較全面的口腔頜面部的影像診斷與技術工作,為臨床醫療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一、開展的醫療業務常規開展數字化口腔曲面體層片、數字化根尖片、頭影測量側位/正位片、顱頜面CBCT、牙齒CBCT的檢查,診斷范圍涉及齲病、牙周病、多生牙定位診斷、牙種植術前后影像分析、正畸前后影像分析、顳下頜關節CT分析、涎腺疾病、頜面骨炎癥、骨折、頜面部囊腫、腫瘤等多種疾病,涵蓋了絕大部分頜面疾病。二、科室及設備規模放射科現有照片室12間,配備最先進的口腔放射檢查設備,每天拍攝照片800多人次,高峰期達1200人次。現共有X光機和數字化牙片系統19臺/套,其中包括芬蘭soredex、美國銳科牙片機5臺,德國Sirona、美國銳科、韓國怡友等國際先進數字化曲面體層及頭顱定位測量X光機5臺,芬蘭DIGORA數字化牙片成像系統5套,國際最先進的口腔錐形束CT 2臺,干式激光膠片機2臺,美國銳科800mA X光機1臺。三、人力技術資源現有18人,其中診斷醫生6名,技師12名。其中,診斷醫生均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4人。現有有副教授職稱2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生2人,主管技師2人。現任科主任是曾東林副教授,醫學博士,發表論文30余篇,副主編教材一部,兼任廣東省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主任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放射專委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口腔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醫院協會影像中心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本科室診斷醫生熟悉專科診斷技術規范,具備獨立處理口腔頜面疾患影像診斷的能力。技師均具備相關專業專科以上學歷,熟練掌握口腔影像投照技能,并經嚴格的上崗培訓,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及考核,使技術人員的操作保持最先進水平。四、臨床服務特色及優勢本專科因卓著的影像診斷水平、優質圖像質量一直被本地區口腔醫生廣為認知,作為其口腔影像檢查首選單位。本專科是華南地區最早全面實現數字化影像的單位,照片質量優質、高效,吸引眾多周邊醫療機構到本專科拍攝照片與會診。本專科的診斷能力確切,常規開展包括阻生牙、多生牙定位,牙種植術前評估及導航,頜骨及顳下頜關節疾病診斷,頜面發育畸形的診斷評估,正畸治療輔助診斷,牙體牙髓及牙周疾病的診斷等服務項目,專科診斷服務水平居全國先進行列。本專科經常為兄弟醫院及鄰近珠三角地區口腔醫生進行復雜、疑難病例的影像學分析診斷,有效促進專科的業務發展,大大提高專科在華南地區的知名度。五、專科發展成績近十年來,本專科發展穩步向前,本專科承擔中山大學教學改革課題、省、市級科研項目7項,共發表科研及教學論文70余篇,包括3篇SCI,其中1篇SCI(Dong Lin Zeng,Zhi Ling Wu,Min Yi Cui. Chronological age estimation of third molar mineralization of Han in southern China, Int J Legal Med, 2010, 124:119–123.)被SCI雜志引用29次,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山大學教學成果獎1項,廣泛參與全國及國際口腔放射學術會議,舉辦繼續教育辦4期,每年開展影像診斷培訓5場次以上,參加學員達500人次,副主編教材1部,現為國家級口腔頜面影像診規培基地、影像診斷規培師資基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