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宮頸與陰道早期疾病診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頸與陰道早期疾病診治中心創建于1975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宮頸疾病診治中心之一,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女性下生殖道疾病診治中心。科室擁有1個住院病房,2個日間病房,門診包括宮頸疾病門診、宮頸手術門診、陰道鏡門診、外陰門診、肛周門診、STD門診等。目前開展外陰、陰道、宮頸、宮腔的各種疾病診斷和治療,以陰...
展開>>
介紹:
宮頸與陰道早期疾病診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頸與陰道早期疾病診治中心創建于1975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宮頸疾病診治中心之一,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女性下生殖道疾病診治中心。科室擁有1個住院病房,2個日間病房,門診包括宮頸疾病門診、宮頸手術門診、陰道鏡門診、外陰門診、肛周門診、STD門診等。目前開展外陰、陰道、宮頸、宮腔的各種疾病診斷和治療,以陰道鏡、高分辨率肛門鏡、高頻電切刀、激光、冷凍、聚焦超聲、冷刀錐切、光動力等各種高科技診斷和治療技術為其特色,在宮頸癌篩查、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內瘤變的激光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外陰白色病變、肛門上皮內病變診療等方面達國內一流,國際領先地位。中心現有高級、中級專職醫務人員23名,大多為長期從事宮頸疾病診療的高年資婦科醫師,包括主任醫師8名,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醫師7名,其中博士17名,碩士6名,另有專職護士16名。科室負責人隋龍教授為中國第一位代表亞太地區的IFCPC(國際陰道鏡和宮頸病理聯盟)理事,ISSVD(國際外陰陰道疾病研究學會)委員,中國陰道鏡宮頸病理學會(CSCCP)副主任委員。2021年,科室年門診量超過20萬人次,陰道鏡檢查數超過4.7萬例,宮頸物理治療達9000例,宮頸錐切手術達5000例。作為第一批被衛生部授予的全國婦科內窺鏡和陰道鏡技術培訓基地之一,長期以來每年堅持開辦各類全國性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規范化診療技術學習班,無論在開展的時間、規模和質量控制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近年來,每年培養進修生、研修生超過700名,學員遍布全國各地。我科還長期堅持通過舉辦各類全國性短期學術進修班,普及推廣婦產科學新知識、新技術,包括婦產科激光、陰道鏡及高分辨率肛門鏡技術。其中宮頸病變診療與陰道鏡技術學習班目前已舉辦了23期,近年每期學習班均爆滿,再三控制人數為330人/期。本中心為復旦大學婦產科學的教學基地,每年進行本科生大課教學、留學生英文授課、PBL床旁教學等教學任務。以宮頸疾病診治中心為平臺,圍繞宮頸疾病,本科室開展了大量的臨床科研工作。老一輩的專家對宮頸疾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1977年丁愛華教授“激光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1978年張惜陰教授“子宮頸癌的防治的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8年張惜陰教授“宮頸癌早期診斷與治療研究”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21年隋龍教授“女性下生殖道及肛周病變一體化診治體系的構建和應用”獲全國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近年來科室科研發展更是進入了快通道。科室內共負責和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上海市科委醫學引導項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子課題、衛生部科研基金和上海市衛生局科研基金項目十幾項。其中主持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就有五人,發表科研論文共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HPV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療技術研究等,獲得多項上海市科委、衛生部等獎項。主編《宮頸癌篩查及臨床處理》《實用陰道鏡技術》《婦科感染新進展》《良性子宮出血性疾病的治療》《白帶異常》《預防子宮頸癌百問百答—疫苗篩查治療》,主譯《陰道鏡圖譜:原理與實踐》,參譯《現代陰道鏡學》《宮頸與下生殖道癌前病變診斷和治療》。宮腔及輸卵管早期疾病診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腔鏡中心自20世紀90年代起即運用冷刀,單、雙極能源進行宮腔內各類手術,是國內開展婦科宮腔鏡手術最早、數量最多、病例種類最全的醫院之一。是國內首批(2006年)被衛生部授予四級宮腔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的單位,每年為全國各地培訓婦科內鏡醫師300余名,帶動了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宮腔鏡診療技術的提升。“紅房子”宮腔鏡診療模式引領國內同行業,可同時提供門診、日間、住院宮腔鏡診療服務。隨著器械的微型化、系列化,纖維光學、冷光技術、膨宮設備、能源的發展與應用,宮腔鏡檢查和手術更趨安全、有效、便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腔鏡診治中心擁有集醫教研于一體的優勢,集中國內一流的醫護科研團隊,中心現有高級、中級專職醫務人員23名,大多為長期從事宮頸疾病診療的高年資婦科醫師,包括主任醫師8名,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醫師7名,其中博士17名,碩士6名,另有專職護士16名。宮腔鏡及輸卵管診治中心于2018年正式揭牌成立,以隋龍主任為學科帶頭人,本中心年門診量達10余萬人次,年宮腔鏡手術量有1萬多人次。一直以來保持優良的人文醫療服務傳統,強化管理和流程,充分利用本學科專有的宮腔鏡紅房子模式的優勢以日間門診為主,國內領先,達國際水準,我中心隋龍教授牽頭全國20+家醫院編寫了全國日間宮腔鏡手術中心設置及管理流程。在首屆全國宮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視頻大賽上,我中心醫生張宏偉、陳麗梅在全國TCRM的巔峰總決賽中分別獲得第一名和第二名!我院張宏偉醫生囊括了勇登高峰獎,高超技術獎,最具創新能力獎。科室特色建立了子宮縱隔的矯正標準,月經過多的子宮內膜切除SOP,開創了陰道內鏡的擴展應用,進行了子宮內膜病變精準診療(建立了早期子宮內膜癌和癌前病變保留生育功能中宮腔鏡手術操作流程)、每年進行大量重度宮腔粘連手術、復雜性粘膜下子宮肌瘤切除、剖宮產切口憩室整復等疑難復雜宮腔疾病的診療;開創宮腔診療技術的創新:如3型子宮肌瘤宮腔鏡下假包膜內切除手術,提升質量,提高影響力;建立子宮內膜息肉/內膜增生的上海單病種質控標準,并對宮腔粘連等宮腔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療技術進行了基礎和臨床研究。獲宮腔粘連防治的專利發明數項。教學情況每年參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培養博士生5名,碩士生近20名。每年帶教進修醫生數百名。每年舉辦國家級宮腔鏡技術拓展應用培訓班,宮腔鏡實踐培訓多場。開展多項臨床研究:宮腔疾病(內膜癌篩查)、一次性宮腔鏡、宮腔粘連等的國際性多中心的臨床研究。翻譯宮腔鏡專著:《宮腔鏡的診斷和手術技巧》。科研情況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產學研醫合作項目(課題編號:11DZ1921509)透明質酸鈉系列產品防粘連臨床研究(2011-11-30至2014-09-30)。子課題負責人隋龍。30萬上海市科委醫學引導類課題(課題編號:134119a0900):宮腔粘連的宮腔鏡診療新策略研究(2013-06-30至2016-06-30)。項目負責人隋龍。30萬上海市市級醫院適宜技術(課題編號:SHDC12014238):雙極射頻子宮內膜去除術治療月經過多的臨床研究及推廣(2014年6月-2017年5月)。項目負責人隋龍。10萬。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生物醫藥領域科技支撐項目磁性宮內裝置聯合納米鐵干細胞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臨床研究負責人高蜀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名稱:膠原蛋白支架載bFGF基因轉染的月經血源子宮內膜干細胞移植治療大鼠宮腔粘連模型的研究(課題編號:81701398)(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課題負責人陳麗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2021.1.1-2024.12.30雌激素-琥珀酸-血紅素代謝活躍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子宮內膜癌進展的機制研究(課題編號:82072872)課題負責人謝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