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專業科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國家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和臨床藥理基地,承擔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科內現有在職醫師16人,技術員6人,護士16人,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高級職稱醫師7人;退休但仍參加“專家門診”的主任醫師6人。病房床位36張,門急診24小時開放。本學科的前身是有百年歷史的廣慈醫...
展開>>
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專業科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國家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和臨床藥理基地,承擔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科內現有在職醫師16人,技術員6人,護士16人,其中副主任醫師以上高級職稱醫師7人;退休但仍參加“專家門診”的主任醫師6人。病房床位36張,門急診24小時開放。本學科的前身是有百年歷史的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的皮膚病學專業,隸屬于內科;1945年朱仲剛教授由法國圣路易醫院回國后正式建科。新中國成立后,本學科獲得了迅速發展,先后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皮膚病治療室、皮膚病理室和真菌實驗室,70年代中期吳慶貞教授建立了激光室,1984年陳澤儀教授建立了免疫室,1996年免疫室更名為“免疫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在上世紀,在朱仲剛教授的領導下,職業性皮膚病的防治研究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常用瀝青的毒性比較”在1958年獲中央衛生部嘉獎;“稻田皮炎的防治研究”在1977年全國第一界科技大會上獲“科技進步獎”;“化妝品(油彩)皮炎的防治研究”在1978年分別獲文化部、衛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并培養出張傳鈞、羅邦國、高博鐸、卞宗沛、毛玲娥以及馮信忠、王耀祖等一批著名皮膚病學專家。從2000年起,鄭捷教授擔任科主任至今。進入本世紀以來,皮膚科在國內外雜志上共發表論文110余篇,主編或參編出版了各類學術專著10余部;以第一申請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市部級課題10項,天皰瘡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上海市首屆醫學三等獎”各一項。鄭捷教授入選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和衛生系統“百人計劃”,潘萌副教授入選上海市科委“科技啟明星”,還有4位醫師入選學校與上海市的“優秀青年教師”;2002年以來有6位青年醫師先后赴美國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路易斯維爾大學和英國卡迪夫大學進修或進行聯合研究,還與美國猶它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慶音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系。2007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學科”,其中鄭捷和王宏林教授領銜的銀屑病課題組、潘萌副教授領銜的天皰瘡課題組、沈小雁醫師領銜的皮膚淋巴瘤課題組的研究因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被列為“重點專業”,袁衛如副主任醫師領銜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被列為“重點培育專業”。一批中年醫師在國內學術界嶄露頭角:如鄭捷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皮膚病學會主任委員,潘萌副教授擔任上海市醫學會皮膚病學會委員兼學術秘書,施若非、陳磊、夏群力、徐涵、潘萌等 醫師分別擔任全國各學會中治療學組、性病學組、皮膚外科與美容學組、痤瘡學組和免疫學組的委員。本科在國內以診治復雜、危重皮膚病聞名,尤其是自身免疫病和皮膚淋巴瘤。近10多年來,在銀屑病、藥疹、濕疹、癢疹等炎癥性皮膚病,天皰瘡、類天皰瘡、紅斑狼瘡、皮肌炎、白塞病、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膚淋巴瘤等腫瘤性疾病和疤痕疙瘩、成人硬腫癥等纖維增生性疾病以及脛前粘液性水腫、普禿與全禿、甲病等難治性疾病進行了創新性治療,使這些疾病的緩解率或治愈率、生存期都顯著提高,死亡率與并發癥都顯著降低。本學科的學科建設目標為發揮臨床優勢,深入科學研究特別是治療學的研究,使之成為國內乃至亞洲一流的臨床皮膚病學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