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科的歷史已有40年,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血液內分泌組。1991年,內科血液亞科成立,設床位14張,首任負責人是李銀水主任。2005年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科正式成立,白硯霞主任成為首任科室主任。血液科在開展血液病診療工作的同時,先后加入首都醫科大學及北京大學醫學部血液病學系。2013年1月,血液科病房正式遷至回龍觀院區,床位擴...
展開>>
介紹:
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科的歷史已有40年,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血液內分泌組。1991年,內科血液亞科成立,設床位14張,首任負責人是李銀水主任。2005年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科正式成立,白硯霞主任成為首任科室主任。血液科在開展血液病診療工作的同時,先后加入首都醫科大學及北京大學醫學部血液病學系。2013年1月,血液科病房正式遷至回龍觀院區,床位擴展至29張。2021年8月23日,血液科新龍澤院區病房正式啟用,位于南樓14層,是國內超一流的層流潔凈病區。設有床位14張,全部為獨立的百級單人層流潔凈病房,配有智能面板數字化操控,并設有專門的家屬探視走廊及醫護人員專用通道。血液科病房的正式啟用,將為干細胞采集、干細胞移植患者及大劑量化療患者提供更優越的診療條件、更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和更可靠的保護。血液科同時開展三院區門診。2015年6月,鮑立主任接任血液科主任。血液科全體醫護人員在鮑立主任的帶領下兢兢業業地開展一系列臨床、科研工作。目前科室年門診量逾1.2萬人次,年出院患者超過2500人次。2016年3月,科室開展了第一例多發性骨髓瘤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之后自體干細胞移植的病種逐漸擴大,數量逐年增長,科室也已成為歐洲骨髓移植登記組(EBMT)成員單位。2018年,為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科室成立了日間病房,用于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患者的化療。目前,血液科日間病房每年入出院已達千人次以上。六年來,科室堅持定期同醫院骨腫瘤科、脊柱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腎內科等兄弟科室進行臨床多學科交流討論(MDT)。特別是血液科和骨科的MDT,在國內血液學領域獨具特色、享有盛譽,使科室成為MDT全國示范基地,不斷有其他醫院、其他專業的同道加入MDT中來,更好地解決了患者臨床實際問題。在醫療工作的同時,科室大力進行了專科實驗室建設,從2015年開展4色流式細胞檢測,到之后采用8色流式細胞檢測、游離輕鏈檢測、熒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及二代測序(NGS)檢測,都為血液病患者的精確診斷提供了幫助。同時,科室也在臨床實踐中建立了獨特的骨髓瘤免疫分型檢測及基因測序方案,并已申請專利。2020年,科室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的備案并順利通過審核。2021年1月,第一項淋巴瘤的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已開始招募患者,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這些都標志著血液科學科建設的逐漸完善和成熟。多年來,科室還承擔了北大醫學部五年制、八年制醫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參與多部教材的授課及臨床實習教學。同時,科室近年來也依托實驗室建設逐步開展科研工作。在上述工作中,科室醫師陸續獲得了北醫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青年骨干等榮譽。為了加強宣傳和交流,科室借助“積水潭論壇”和北京市繼續教育項目,每年舉辦專業學習班,同時也主辦了多次國際、國內會議。自“北京積水潭血液科”微信公眾號創立六年以來,科室醫護人員在提供出診查詢等服務的同時,也為廣大患者、群眾進行血液病的科普和相關疾病患者教育,增強了醫患互動。同時科室還積極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開展社區宣傳科普工作。在醫教研工作的同時,科室也積極響應號召,參加醫院委派的任務,多次參加大型會議和慶典活動的醫療保障服務工作。在2003年非典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均有科室醫生活躍在抗疫一線。如此等等,科室醫護人員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科在院領導和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從誕生到成長,在歷任科主任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展望未來,科室將繼續秉承“精誠、精藝、精心”的院訓,本著"求真務實、和諧友愛、奮進不輟”的科室文化,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把握機遇、保持特色,以多發性骨髓瘤單病種為契機,力爭成為國內一流的血液病診療中心。醫療服務血液科設新街口、回龍觀、新龍澤三個院區的門診。設置回龍觀院區和新龍澤院區兩個病房。目前回龍觀院區設普通血液病床26張,移植病床3張,日間病床5張;新龍澤院區設移植病床14張。醫師團隊16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5人,技師2人。護士團隊28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8人,護士16人。專業特色是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惡性疾病的診治及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規范化診療已達國內領先的高水平。開展的診療技術:骨髓穿刺術、骨髓活檢術、腰椎穿刺術、鞘內注射、自體造血干細胞采集術、白細胞分離及血漿置換術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