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婦產醫院病理科正式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在李寶珠教授、朱力教授、陰赪宏教授(現任北京婦產醫院院長)、金玉蘭教授主任的帶領下,經過一代代婦產病理人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斷發展壯大,如今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北京婦產醫院病理科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病理中心成員之一、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京津冀婦女與兒童保健專科聯...
展開>>
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婦產醫院病理科正式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在李寶珠教授、朱力教授、陰赪宏教授(現任北京婦產醫院院長)、金玉蘭教授主任的帶領下,經過一代代婦產病理人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斷發展壯大,如今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北京婦產醫院病理科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病理中心成員之一、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京津冀婦女與兒童保健專科聯盟-疑難疾病病理診斷子聯盟的主委單位。現科室有27名員工,包括醫師15名,技術人員12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技師1名。近幾年引進了大批優秀人才,高學歷醫技人員比例大幅度提高,現有7名博士、9名碩士,其中包括技術組1名博士、2名碩士。病理科承擔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乳腺疾病及細胞學的臨床病理診斷與胎嬰兒尸體解剖病理診斷等任務,并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乳腺疾病及宮頸脫落細胞學病變包羅萬象,極具特色。目前科室年外檢量4萬余例,宮頸脫落細胞學7萬余例,術中冰凍5千余例。作為全國病理會診中心之一,病理科承接來自全國各地的病理會診,會診量達4千余例,且逐年上升。醫院大力支持科室發展,給病理科配備了現代化的病理基礎設備,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實驗室新風系統及中央空調大大改善了工作環境,大通量掃描儀及組織芯片儀給科研教學提供了保障。在發展常規病理學技術的同時,不斷完善免疫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宮頸脫落細胞學先后引進膜式和沉降式兩種模式,在國內領先開展了DNA倍體輔助宮頸脫落細胞學。分子病理學方面,開展了FISH檢測,率先開展了HPV(HPVE6、E7mRNA及17種HPV分型)檢測及葡萄胎STR分子分型、胚胎染色體MLPA等檢測項目。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病理科分子病理PCR實驗室臨危受命沖在抗疫前線,保質保量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任務。病理科承擔首都醫科大學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理論教學任務。多次主辦或協辦婦產病理學術交流會議,科室內定期開展業務學習以精進專業。開展了子宮肉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脫落細胞學、及AI與病理診斷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市局級以及院內課題多項。科室的部分專家擔任國際國內各種學術委員會委員及《中華病理學雜志》、《中國醫刊》、《臨床醫師雜志》、《診斷病理學雜志》等多種核心期刊雜志的編委或審稿專家。參與2020年女性生殖系統腫瘤WHO新分類(第五版)部分章節的撰寫工作,譯著《婦產病理術中冰凍診斷》(IntraoperativeFrozenSectionDiagnosisinGynecologicPathology)與參編的首都醫科大學病理學教材《異常人體形態學實驗教程(第2版)》于2023出版。病理科未來將致力于打造國內高層次病理診斷和科研基地,重點建設分子病理實驗室、網絡疑難病理會診平臺、遠程冰凍會診平臺等,努力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婦幼專科病理診斷中心,為婦女健康保駕護航。學科帶頭人簡介金玉蘭,女,畢業于日本國立高知大學醫學部病理學博士,日本國立高知大學醫學部國家教委訪問學者(為期1年)。從事病理學專業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年,熟悉各種常見病及多發病的病理診斷,對少見病及疑難病病理診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近年來致力于婦科腫瘤及乳腺疾病病理學診斷與研究。2016年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病理科引進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病理科,現任婦產醫院病理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負責科室管理、院內及院外疑難病理會診,注重科室人才梯隊建設及硬件設施發展。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采取“自己培養和引進來相結合”的策略,通過鼓勵進修、短期培訓等方式,提高團隊成員的工作能力。5年時間里,引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2名,其中包含6名博士研究生,為科室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提升硬件設施方面,2019年科室搬遷到新病理樓,實驗區和取材室配置新風系統,啟用新的病理信息系統,科室間及科室內部溝通更加便捷。制定科室病理質量管理制度,并成立質控領導小組,病理質量均達到衛生部的標準。購置蠟塊和切片打號機,保證醫療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安裝密集柜安放切片和蠟塊,給臨床工作帶來方便也給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危險品庫房安放防爆柜,保證病理科常用危險品的安全存放。新建分子病理PCR、FISH等實驗室,新的PCR實驗室具有新冠病毒核酸和HPV檢測的資質。持續進行績效考核及獎勵分配的改革,提高了科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2020年8月被當選為北京婦產醫院醫技聯合三支部的支部書記,支部由病理科和放射科組成,兩個科室的全體員工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病理科負責部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任務、放射科負責新冠肺炎CT篩查任務。帶領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疫情志愿者活動及建黨100周年等各種系列活動。主持和參與北京市自然基金、國家級自然基金和省部級基金等多項課題。以第一作者或和通訊作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曾獲《中華醫學會》頒發的“金筆獎”。參編或參譯病理教材及專業著作8部。承擔首都醫科大學臨床病理學授課及碩、博士帶教工作多年。目前擔任的學術兼職有:京津冀婦幼保健專科聯盟-疑難疾病病理診斷子聯盟主委、國際婦產科病理醫師協會(ISCyP)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超微與分子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細胞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日醫學科技交流協會病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CSCCP)委員、北京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婦科及兒科病理學組委員、北京醫師協會病理分會理事、北京腫瘤病理精準診斷研究會常委、北京腫瘤學會委員、北京醫學會《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市婦幼健康適宜性技術培訓推廣中心病理科建設及規范化管理委員會主委、東城區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東城區病理質控中心顧問專家、《國際婦科病理雜志》中文版(IJGP)編委、《中華病理學雜志》、《中國醫刊》和《臨床醫師雜志》編委、《中國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CMCR)》審稿專家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