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適宜技術及特色療法:一、針刺療法:針刺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用不銹鋼毫針刺入適當的穴位,促使經絡氣血疏通,陰陽調和,臟腑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一種起效快捷、適應癥廣、無毒副作用的綠色療法。該科開展了傳統針刺、腹針、頰針、梅花針、電針、溫針、嵌針等療法。適應癥:1.頭面軀體痛證——頭痛、...
展開>>
介紹: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適宜技術及特色療法:一、針刺療法:針刺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用不銹鋼毫針刺入適當的穴位,促使經絡氣血疏通,陰陽調和,臟腑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一種起效快捷、適應癥廣、無毒副作用的綠色療法。該科開展了傳統針刺、腹針、頰針、梅花針、電針、溫針、嵌針等療法。適應癥:1.頭面軀體痛證——頭痛、面痛、落枕、頸椎病、肩周炎、肘勞、腱鞘炎、腰痛、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等。2.內科病癥——眩暈、高血壓、中風、面癱、痹證、痿證、不寐、心悸、感冒、咳嗽、哮喘、嘔吐、胃腹痛、腹瀉、脅痛、便秘、癃閉、消渴等。3.外科病癥——濕疹、蛇串瘡、神經性皮炎、痤瘡、斑禿等。4.婦科病癥——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癥、帶下病等。5.兒科病癥——小兒支氣管炎、感冒、咳嗽、腹痛腹瀉、厭食、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6.五官科病癥——目赤腫痛、麥粒腫、耳鳴耳聾、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喉腫痛、牙痛等。7.其他病癥——慢性疲勞綜合癥、肥胖癥、衰老、美容等。二、小針刀療法:是運用特殊器械(針刀)在病變處進行切割、松解,以達到松解粘連、解除不平衡應力、改善局部代謝環境、神經反射調節等祛痛治病的目的。是一種介于外科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主要適應于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及骨關節疼痛。以其治療時間短,療效確切,患者易于接受。適應病癥:1.頸、肩、背、腰及四肢關節痛包括頸椎病(落枕、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性頸椎病及混合型頸椎病),肩關節勞損、肩周炎及各種外傷及手術后留有肩關節功能障礙者,胸背筋膜炎、背肌緊張、后背發涼、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臀肌筋膜炎。2.四肢關節及軟組織疼痛包括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肘管綜合癥、腕管綜合癥、腱鞘炎、腱鞘囊腫,彈響;髖、膝關節疼痛、踝管綜合癥、足跟痛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所致各關節功能障礙者。3.脊柱相關性疾病包括頸型胸痛,慢性消化系統疾病且相關檢查未發現明顯病灶者,痛經等無器質性病變的婦科疾患。適宜人群:除癌性疼痛、全身性疾病未控制(高血壓、糖尿病、感染等)、血液病、精神疾患、特殊體質及懼怕針刀治療者以外的患者。治療方法:針刀松解在門診及住院部都可進行,數分鐘結束治療,1-3次為1療程。療效肯定:有效率達80%~90%,針刀治療對許多慢性病及所謂的疑難病證有顯著療效,尤其是陳舊性疾病,保守治療方法已很難治愈時,采用針刀治療仍會收到很好的療效。三、艾灸療法:艾灸主要是指借灸火的熱力和藥物的作用,對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燒灼、溫熨,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在臨床上,常和針刺合用,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作用及其適應癥:1.溫經散寒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寒濕痹痛、痛經、經閉、胃脘痛、腹痛、泄瀉、痢疾等。2.扶陽固脫脫證和中氣不足、陽氣下陷引起的遺尿、脫肛、陰挺、崩漏、帶下、久瀉等。3.消瘀散結氣血凝滯引起的乳癰初起、瘰疬、癭瘤等。4.防病保健常灸強壯要穴強身健體,抵御外邪。5.引熱外行癤腫、帶狀皰疹、丹毒、甲溝炎。四、拔罐療法:拔罐療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膚充血甚至瘀血。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溫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同時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之一。適用范圍:頸肩腰腿痛、關節痛、軟組織閃挫扭傷、傷風感冒、頭痛、面癱、腹痛、消化不良、泄瀉、月經不調、痛經、目赤腫痛、麥粒腫、帶狀皰疹、丹毒、瘡瘍初起未潰等。五、中醫推拿療法:推拿古稱按蹺,是中國傳統中醫砭、針、灸、藥、按蹺、導引六大技之一。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運用推、拿、按、摩、摸、接、端、提等特殊手法對穴位及陽性反應點進行刺激,從而達到興氣血、通陰陽、養臟腑、利關節等防治疾病的作用。適應癥: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落枕、扭挫傷、軟組織勞損、腦出血后遺癥、肌肉萎縮、關節運動功能障礙、小關節紊亂、骨折愈后功能恢復期、腱鞘炎、腱鞘囊腫、胃下垂、胃腸功能紊亂、感冒、早期高血壓、頭痛、失眠、呃逆、面癱、偏癱、截癱、脊髓灰質炎后遺癥、乳腺炎、痛經等。禁忌癥:急性傳染病、惡性腫瘤、出血傾向、精神分裂癥、結核病進展期、惡病質、急性化膿性炎癥;局部有血栓性靜脈炎、淋巴管炎、皮膚病者禁用;婦女孕期和月經期腰骶、腹部及下肢不宜按摩。六、微創穴位埋線療法:微創穴位埋線療法是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結合生物材料發展起來的一種針灸治療新方式;是一種微痛安全、快捷方便、綠色健康的治療方法;是針刺療效的持續與強化。臨床上,穴位埋線根據病癥特點,辨證論治,取穴配方,發揮針刺、經穴和“線”的綜合作用,具有刺激性強、療效持久的特點,可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病癥。適應癥:頸椎病、肩周炎、頭痛、耳聾耳鳴、面癱、失眠、眩暈、高血壓、中風后遺癥、咳嗽、哮喘、胃痛、脅痛、腹痛、腹瀉、便秘、癃閉、糖尿病、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癥、皮膚病、遺尿、腰腿痛、痿證、單純性肥胖癥、疲勞綜合征、延緩衰老、美容等。七、穴位貼敷療法:穴位貼敷療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若將藥物貼敷在神闕穴,通過臍部吸收或刺激臍部以治療疾病時,稱敷臍療法。既有腧穴的刺激作用,又通過皮膚組織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發揮明顯的藥理效應,具有雙重治療作用。藥物經皮膚吸收,極少通過肝臟和消化道,可減少毒副作用。主要包括:冬病夏治三伏貼和冬病冬治三九貼等。適應癥:1.久咳、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復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2.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耳鼻喉科疾病。3.小兒體虛易感冒、反復呼吸道感染、脾胃虛弱等兒科疾病。4.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腰痛、腰椎間盤突出;骨性關節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頸肩腰腿痛及骨關節疾病。5.慢性胃炎、慢性腹瀉等虛寒性脾胃疾病。6.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等虛寒性婦科疾病。7.畏寒、惡風等陽虛性體質人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