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神經內科成立于1970年,2005年確定為萬州區醫學重點學科,2009年成為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2013年被國家衛計委確定為“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基地”。2015年12月評選為萬州區第二批“腦卒中診治服務重點創新團隊”。2016年10月成立“腦科中心”。2017年4月成為“重慶市神經電生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渝東北地區分中心”。2017...
展開>>
介紹: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神經內科成立于1970年,2005年確定為萬州區醫學重點學科,2009年成為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2013年被國家衛計委確定為“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基地”。2015年12月評選為萬州區第二批“腦卒中診治服務重點創新團隊”。2016年10月成立“腦科中心”。2017年4月成為“重慶市神經電生理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渝東北地區分中心”。2017年6月被中國卒中學會授予“綜合卒中中心”。2017年被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高級卒中中心”。現為“中國帕金森聯盟成員單位”、“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神經免疫與感染疾病研究分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聯盟成員單位”、“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成員單位”、“國家心腦血管病聯盟成員單位”、“國家衛健委推廣項目—顱內協助微創清除術臨床協助醫院”。學科目前開放床位150張,現有醫護人員10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高級職稱10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15人。為進一步提升臨床和科研水平,特聘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會長、國家衛健委功能性腦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謝鵬教授為腦科中心首席專家。年門診人次5萬余人,年出院人次近5000人。學科占地面積4700m2,設立有三個病區及獨立的神經科重癥監護病房(開放床位22張),并建有獨立的神經電生理室、腦血管超聲檢查室、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室、前庭功能檢測室和多導睡眠監測室。學科配置先進的檢查設備,包括德國西門子16層螺旋CT、128層螺旋CT、1.0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3.0T磁共振成像系統、GE公司后超高端Revolution螺旋CT、德國西門子全數字化平板減影血管機、神經中央監護分析系統、一體化視頻腦電監測工作站、德國DWL數字經顱多普勒機、美國尼高力、丹麥韋迪肌電圖及誘發電位儀、美國尼高力多導睡眠監測系統、日本光電、美國尼高力視頻腦電圖儀、動態腦電圖儀,術中電生理監測儀,俄羅斯便攜式腦功能評估儀、美國MMT視頻眼震電圖儀、日本TOPCON免散瞳眼底檢查、北京WTF-1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手術定位器、日本奧林巴斯DICOM腦脊液圖像分析系統、韓國大星空氣波動力治療儀、GT-200亞低溫治療儀、海爾超低溫冰箱、吞咽功能障礙治療儀、呼吸機、中頻康復治療儀、腦循環治療儀、偏癱康復器等150多件儀器設備。診治病種包括腦血管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運動障礙疾病、癲癇、癡呆、頭痛、脊髓疾病、周圍神經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疾病、神經系統變性及遺傳病、睡眠障礙等。學科重視科研及新技術的開展,與宣武醫院合作開展2012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防控、診療、康復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內治療技術研究”及科技部十二五支撐計劃項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療改進體系建立”。2015年參與北京天壇醫院主持的“急性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的多中心臨床研究”。2016年參與宣武醫院主持的“solitaire支架機械取栓治療中國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的安全性療效”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開放式臨床研究。2016年參加天壇醫院主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關鍵技術及急救流程改進研究”。2018年參與和長海醫院合作臨床科研項目“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2018年成功申報重慶市科委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項目2項——《渝東北地區高級卒中中心診治關鍵技術的研發及推廣》和《卒中中心建設及示范推廣》。此外,學科還承擔省市級科研項目10項,其中獲市級醫學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承擔萬州區科研項目17項,獲萬州區衛生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近5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此外,學科還承擔陸軍醫科大學、湖北民族學院、川北醫學院、西南醫科大學的本科臨床教學工作,現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重慶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015年起參與川北醫學院全程教學中神經病學的全部教學工作。獲重慶醫科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優秀獎1項,川北醫學院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1項,院級教學查房比賽一等獎1項,院級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4項。 收起>>